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正在空前的广度和深度上逐步展开,世纪之交将会基本实现新旧体制的转换,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着力建设和完善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等教育新体制。这是一个变革和创新交互作用、宏观领域和微观领域相互渗透的过程。探讨面向21世纪的我国高等学校管理体制的未来模式,正是试图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对我国高等学校未来的组织系统及其运行的若干趋势进行预测性研究,以求通过改革创造符合时代要求和中国实际的高等教育制度。 一、变革的选择:影响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未来变化的若干因素 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主要是指高等学校的组织系统、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及其运行机制,也可以说是指高等学校如何组织和管理,以实现各个系统、各种要素的合理配置、组合和运作。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有所不同,这同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总的教育体制相关,同时也同高等学校的社会功能、组织结构及其管理手段的变化有关,需要从高等教育内部和外部的多种因素进行考察。 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制度经历了多次演变。从体制形态上说,我认为可以分为三次大的演变。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中叶即新中国建立之前,是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制度诞生和初具雏形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和政治制度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高等教育制度也带有这样的特征,大体上有三种类型的高等学校制度:国民党政府和社会机构创办的高等学校;外国机构和团体主要是外国教会创办的学校;解放区创办的高等学校。解放区的高等学校属于与革命战争密切联系的新型教育制度,在当时并未成为全国高等教育制度的主体。前二类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有多种类型,但由于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制度大体上是从欧美移植过来的,这两类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或多或少地受到欧美高教制度的影响,因此,这一时期还不能说形成了统一完整的我国高等教育制度。从新中国成立到70年代末,这一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制度也经历了几次变化,尤其是1958年的教育革命试图突破前苏联模式的框架,但从总体上说,这30年高等教育制度带有明显的前苏联教育制度的影响,其主要特征是:实行比较单一的由政府举办学校的公立学校制度,政府对学校进行直接的行政管理,学校按政府指令性计划办学,学校管理中行政手段的影响占主导地位,等等。这种高等教育体制基本上适应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但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遇到了新的挑战。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全面改革和制度创新的新时期,从宏观管理体制到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都在进行改革的探索,在借鉴国外多种管理体制模式的同时,着力构建各种不同学校各具特色的管理体制,制度创新已经成为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上述简要的回顾说明,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既同高等教育制度相联系,又受到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影响。我国正在经历的高校管理体制的变革,既是近百年来高等教育演变的继续,又是面向未来的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一个组成部分,要从现实和未来的变化趋势中,作出变革的选择: ——高等学校功能的多样化,使高等学校同社会的联系更为广泛和复杂,高等学校越来越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管理体制必然要适应这种教育—社会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高等教育将日益大众化,学校规模将逐步扩展,其本身将成为一种分层的复杂系统,学校管理体制要以现代组织学的原则合理组合系统的各个部分,发挥学校系统的整体效能。 ——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改变着社会组织结构和交往方式,也将改变管理原则和管理手段,高等学校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将适应这种变化的趋势。 ——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社会资源配置方式和政府机构及其职能正在发生变化,政府对学校的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也将发生变化,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将经历整体性变革。 二、分类管理:高等学校的多样化及其管理体制 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基本上只有本科教育一个层次,加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单一的政府办学体制和高度集中的教育管理体制,造成高等学校管理体制的单一化和各类学校几乎大致相同的组织机构以及统一的行政计划和运作程序。在这种格局下,各类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缺乏各自的特色。 进入80年代之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主要表现为:(1)学校教育层次增多,研究生在校生1994年已达12.79万人,逐步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层次,专科在校生规模超过了本科,成为高等教育的主体部分之一,独立设置的专科学校达到439所;(2)学校类别更为丰富多样,原有的单科性院校正在增加科类,文理综合大学更加综合化,又出现了1120所成人高校和85所职业大学;(3)地方政府举办的高等学校迅速增加到713所,民办高等学校已注册的达800多所,其中经审批可发学历文凭的16所。这样一种多样化的高等教育格局势必同原先学校比较单一和雷同的管理体制之间发生矛盾,实行分类管理是高等学校构建管理新体制的一项重要原则。 这里所说的分类管理不是指宏观管理上对不同层次和类别的学校实行分类管理这个概念,而是指不同层次和类别的高等学校应该有不同特色的管理体制。当然,分类并不是绝对的(不同高校的管理体制总是会有许多共性的方面,同类高校的管理体制也可以有各自不同的特色),我也只是想从分类的角度探讨高校管理体制的若干特征。我国高校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这里只能根据实际运作中常用的做法,概括出四种分类方法:(1)以学科和专业划分为综合性大学、工科、农科、医科、师范、财经、政法等院校;(2)以学历层次划分为大学、学院、专科学校等;(3)以学生来源和去向划分为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职业大学等;(4)以举办主体划分为中央部委办、省级政府办、中心城市办、企业集团联合办、民办等。这几种分类方法很难作为研究管理体制的依据,而且预计今后高校类型还将有新的变化,例如随着高校布局结构调整,学校联合和合并的发展,单科性院校将会减少,成人高校和普通高校之间截然分割的界限将会打破,多种学校和多种学科的联合将会发展。这些学校类型的变化都将对学校管理体制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