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女大学生在高校中的比例逐年上升。据统计,1992年中国大学生及研究生的女性比例已分别达到33.7%和24.8%,在大学工科毕业生中,女性也已占27%。作为女性中有幸接受高等教育的姣姣者,作为新一代的知识女性,女大学生无疑是引人注目的。而在一个有着1.8亿文盲,其中70%是女性的国度里,人们对女大学生寄予厚望也是理所当然的。 一、矛盾冲突中的女大学生 1.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的冲突 当代女大学生是在我国改革开放这一历史条件下成长起来的,面临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这一大背景。十多年来,我国社会发展之迅速、思想观念变化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女大学生作为中国知识女性中最年轻、最富有朝气的一部分,以其特有的敏感,对社会的种种变化作出了迅速的反应。大学得天独厚的环境与氛围,不仅使女大学生有机会领略科技革命的大潮,接受丰厚的精神文化的薰陶,同时也使她们有机会接触各种各样的现代观念与思潮。而女大学生自身的年轻与敏锐,又往往使她们成为某些观念与行为的先行者。一份对于女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当代女大学生普遍推崇个性解放,追求独立人格,希望通过奋斗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如对于“人生幸福”的理解,有51%的同学认为在于“自己不断努力奋斗”,有14%的同学选择了“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市场经济所倡导和需要的进取精神与竞争意识方面,女大学生也表现了比较积极的态度。有47.8%的女大学生表示有“进一步深造的打算”,54.3%的女大学生觉得自己的成才愿望“很迫切”。当“自己的成绩与其它同学相当,而奖学金名额只有一个”时,71%的女同学表示将“竭力争取”,只有17%的同学表示“主动退出”,7%的同学表示“将机会让给同学”。显然,这与传统道德中“见荣誉就让”的谦谦君子形象已有很大差别。尤其是在对于中国人十分敏感的“婚前性行为”的态度上,女大学生表现出了相当的宽容与理解,认为“只要真心相爱,无可指责”的占48%,表示“自己不做,但可以理解”的占36%,两项相加高达84%。尽管这个比例低于男大学生,但与传统的贞操观已背离得十分遥远。 然而,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文化传统的国度里,传统文化的影响却依然是深厚有力的。传统,作为女大学生成才的文化背景,又成为部分女大学生成才的心理负担。一些女大学生认为:“女孩子用不着在事业上太突出,对世界和家庭保有一颗平和的爱心就已足够”;“对于女大学生,最重要的是上佳的修养与气质,事业嘛,不是最佳选择”;“女孩就应该象女孩的样,整天东拼西搏,会丧失女性特有的柔美”。特别是在对于未来爱人的选择上,85.9%的女大学生希望对方“在事业上、经济上比自己强”,从而有所依靠,表现出相当的传统意识。事实上,表现在女大学生身上的种种矛盾,其深层背景都和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密切相关。 2.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并存 女大学生正处在风华正茂的青春年华,对未来充满着美好的憧憬与向往,思想比较单纯,把一切都看得十分美好,她们追求浪漫、追求完美,对未来(无论是感情生活还是职业生活)充满着理想主义,有时甚至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对于知识女性将要面临的事业与家庭的矛盾,她们十分关注,绝大多数女大学生不愿在事业与家庭之间作单一的选择,而希望两全其美。当问及“如果事业与家庭发生矛盾,你将如何选择”时,6.5%的女大学生表示“先事业后家庭”,8.7%的女大学生表示“先家庭后事业”,而有84.8%的女大学生表示将“尽量兼顾”。同样,在生活目标的选择上,高达90.2%的女大学生选择了“既有自己的事业,又有美满的家庭”这一生活目标,而选择“建立一个美满的小家庭,做贤妻良母”与“事业上有所作为”的分别只有5.4%和4.3%。表达了当代女大学生渴望家庭与事业兼得、集女性角色(母亲、妻子)与社会角色(职业成功者)于一身的愿望与决心,理想主义色彩十分浓厚。 另一方面,女大学生毕竟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社会上的各种问题也会反映到校园中来。女大学生在感叹社会复杂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地受其影响。一些女大学生在专业选择与学习态度上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的色彩较浓。尤其是随着年级的增高,职业选择的日益临近,女大学生开始用比较现实的态度来看待社会与未来,她们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家教、假期打工、社会调查等)缩短与社会的距离,在增长见识,锻炼能力的同时,也少了许多浪漫幻想,多了一些实惠。对于物质利益,她们不再采取清高之态。部分女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以待遇高、工作轻松为衡量标准就是明显一例。 3.自尊自强与自卑依赖的交织 比起一般的女性,女大学生更为自尊、好胜与自强,有时甚至表现出清高与孤傲。对于自己的学习,她们大多抱“尽力而为”的态度(68.5%),当“发现自己的学习成绩落在后面”时,71%的同学表示将“发奋追赶”。特别是当她们面临外在的压力、歧视或批评时,女大学生的自尊与好强表现得尤为强烈。当听说有些单位不欢迎女大学生时,56.5%的同学表示将“更加发愤,以实力证明自己”,37.0%的同学表示“感到气愤但又无可奈何”,“觉得女的就是倒霉的”占4.3%。上文提及的女大学生对于“人生幸福”的理解以及“进一步深造的打算”和“成才愿望迫切”的比例,也反映了当代女大学生自尊自强的一面。 但另一方面,当女大学生面对自己时,传统文化和社会偏见造成的女性的某些消极的心理定势(如自卑、依赖、软弱等)便在一些女大学生身上程度不同地表现出来。在对“自信心”一栏的自我评价中,认为自己自信心“强”的女大学生占21%,认为自信心“不足”的有16.3%,认为“自卑”的有4.3%,而57.6%的女大学生认为自己的自信心“时强时弱”,这表明大部分女大学生缺乏一种稳定的自信。由于自信心不足,一些女大学生自我期望值偏低,事业目标与成才动力也随之下降。有的女大学生认为,自己在许多方面不如别人尤其是不如男大学生,再努力也没用,不如平平淡淡地过一生算了。有的女大学生由于自卑,便将自己封闭起来,凡事都不敢尝试,结果失去了许多发展自己的机会。有的女大学生本来是不甘落后的,但由于自己的软弱,只能哀叹女性成不了大事。事实上,很多女大学生在择偶时要求对方比自己强,有些女大学生经常埋怨男生对她们“不够照顾”,正是残存的“弱女子”意识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