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们把高等学校里与校园文化并存并为大学生群体所独有的文化观念、思维特征、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生活习性等统称为大学生文化。形象地说,就是校园内具有大学生特点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纵观大学生文化,约有以下特性:(1)具有历史延续性和时代超前性。任何文化都是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历史积淀,这就决定了它的历史延续性。但是与社会的其他文化形态相比,大学生文化是一种更为开放的系统。大学生精力充沛,情感丰富,自我意识强,严肃思索人,评判社会现实,可以说他们留有较强的时代烙印,具有生机勃勃的青春活力,是色彩斑斓的一代群体,可雕可塑的预备人才。他们按自己的生理、心理和思维发展规律活动,不断对外部文化进行分化、选择、吸取乃至创造,常常表现为一种新兴的潮流向外辐射社会所需要的东西,从而在社会上显示出其历史超前性并拥有和保持自身的活力。(2)具有价值取向的多元性和主观浪漫性。现代社会各种文化时空距离的缩短,跨国界的学术交流在高等学府已成为司空见惯的事,加上青年生理、心理状况的特点,决定了大学生更易接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导致对文化的选择的多元性,并往往因此而脱离社会现实,带上主观浪漫的色彩。大家知道,人的心理状态纷纭复杂,而趋于成熟而并未成熟的大学生,尤其如是。有的大学生一方面对理论表示冷淡、厌烦,另一方面却又不加分析地、盲目地接受西方的一些哲学观点、社会思潮以及价值取向。不仅如此,即使同一性格元素内部有时也带有两重性。这些情景,显示了这一代大学生的不成熟性,特别是科学世界观的理性贫乏。(3)具有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性。大学生在大学生文化中既是创造者、实施者,又是受教育者;既是大学生文化的主体,又是大学生文化的客体,这种主客体双重文化统一,是其他文化所不具备的。这主要是由于大学生在大学生文化中的主体作用非常强大所决定。在对大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注重主体角色,从而远离了目标和目的,让其担当主体是手段,担当客体是目的,主体应为客体服务。(4)具有文化创造性和选择性。校园作为人类文化世代交替最重要场所表现出强大的文化传授功能。大学生文化离不开文化传授,更离不开文化创造。大学生发挥、表现和确认自己的力量,形成创造新文化不竭的源泉。同时大学生文化又应当是“买方市场”,它只能建立在大学生文化充分自由选择上。但是,这种选择性也是可以引导的,而且是应当加以引导的。大学生文化建立反过来也可以影响大学生对文化的选择。从这里可以得出,从大学生文化的合理构建入手,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文化的选择是十分有意义的。因为大学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大学生性情和审美意识的陶冶作用,是其他方面的教育所无法替代的。 二 大学生文化,作为社会亚文化的高层次形态,不仅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桥梁,而且在大学生的成长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即通过一定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个个体自觉不自觉地、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意识潜能、心理素质、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与既定文化发生认同,从而实现对精神、心灵的塑造。就说信念吧,信念是在一定条件下,知识(认识)和情感的化合。所以,对大学生文化的功能应在较高层次上进行研究。 (一)唤醒功能。大学生文化的唤醒功能是指大学生文化氛围对学生群体思想的启迪。新入校的大学生对校园空间物质环境、对校风优良传统大都会有强烈的感知。这种感知不仅使大学生产生惊讶、好奇、景仰,还会激发其对原有文化的省悟,进而唤醒他们对新知识、新文化的求知欲望。在接受新文化——大学生文化的同时,以更加敏锐的思维参与其中(这是中学生文化和大学生文化的接轨,是对中学生文化的延伸、提高和升华,经过一个过渡时期步入一个新的文化阶段,即大学生文化),自觉地、有意识地改造自身的价值观念,积极地完成思想品德的塑造。 (二)教育功能。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文化是学校课堂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多少年来,学校教育一直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以书本知识为主要媒介,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方式,学校教育是与庄严肃穆的知识殿堂、苦读寒窗的莘莘学子相联系的,它是一种清幽的知识文化,宁静的书斋文化。而与之产生强烈对比的大学生,以其汹涌澎湃之势,干预、影响、塑造着大学生群体。 健康、良好的大学生文化能够巩固、强化和发展课堂教育,扩大学生群体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他们各种潜力的能力;至于在帮助学生获得生活知识和社会经验,培养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其功效则往往更是超过课堂教学。这种教育功能更有利于大学生拓展知识面,调适知识结构,把知识化为能力,为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导向功能。大学生文化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渗透性,起着带领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导向作用。大学生进入高校以后,始终处于校园文化的氛围之中,各种各样的思想、理论和观念思潮在此汇聚着,使人耳目一新,如饥似渴。特别是不少大学生文化形式因其倾注了对生活目标和人生价值的探求,而吸引了众多学生,并潜移默化使学生产生一种与学校倡导的价值观念相一致的价值观,形成一种对学校教育目标、准则和行为规范的认同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学生文化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集体的心理定势和精神风貌,足以影响和制约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