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思想成因和发展的轨迹,把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最近我们进行了深入的个案调查,着重分析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产生主要影响的因素,并为进一步研究大学生思想成因和发展的轨迹提供素材与依据。 (一) 在一个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各种各样的因素都会以不同的程度、渠道和方式对其发生作用,在个案调查中我们明显感觉到,在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影响最大的是来自四方面的因素,就这是:家庭、教师、书籍、社会。 一、家庭为学生成长打下底色 1.家庭教育的特点与功能 从众多的个案中我们可以概括出家庭教育的特点,这就是:①早期性,人们从有记忆起就受家庭教育,相对学校教育来说要早好几年,这是真正的启蒙教育。②易接受性,父母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父母的观点易于被子女接受。③持续性,一是指家庭教育几乎伴随人的大半生甚至一生;二是指幼时所受的教育会影响人们一辈子。以上三个特点决定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它对人们的影响是强烈的、深刻的、持久的。 学生在自述材料中都以很长的篇幅谈及自己的父母、长辈,学生们在自述中说家庭教育是一种行为规范教育,由于这种教育具有早期性,是在人们的心灵尚处于空白时给予的,同时这种教育持续不断,因而对学生的影响特别大。从接受心理来说,人们往往“先入为主”,家庭教育就是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它不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抹去。因此我们可以说,由父母充当第一任教师的家庭教育对人的成长起着奠基石的作用,它为人们世界观、品德、性格的形成打下了底色。 2.家庭教育方式、生活环境和父母职业、文化素养、为人处事观 点的差异,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是不尽相同的。 我们调查的对象许多来自农村,他们继承了中国农民淳朴、勤劳、不怕吃苦等优良品质。很小就开始承担很重的家务活和部分农活,如照顾年幼的弟妹,下地干农活等。生活的艰辛磨炼出他们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使他们求学之路上奋勇攀登。有的学生出身于军人家庭,他们接受的更多的是革命传统教育;还有些学生生活在破碎的家庭或在父母的棍棒教育下成长,他们的心灵难免发生扭曲,在个案中不乏这样的例子。有一位女学生,父母离异后得不到温暖,即把感情寄托在异性身上,因涉世未深最后上当受骗。另一位学生因承受不了家长的“高压政策”,结果产生了逆反心理。 纵观个案,我们可以找到一种规律:一般来说,农村学生比较朴实,工人出身的学生比较热情,干部子弟能力较强,知识分子子女知识面较宽;在顺境中成长的学生比较开朗,在逆境中生活的学生比较内向。这些都是家庭教育和生活环境给予他们的烙印。 二、教师为学生指引人生旅途 1.教师对学生教育的特点 学校教育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接受的最正规、最系统的教育,而这一教育是通过教师来实施的。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①权威性,不少学生都谈到教师对他们具有“强大的感召力”,“父母的话可以不听”,但对教师的话却“深信不疑”。可见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学生崇敬老师,当然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②渗透性,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仅通过正规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还渗透到业务领域,即在教书中体现着育人。这种教育正如一位学生所形容的那样“象朦朦春雨悄悄地给予,静静地渗入”。③示范性,教师对学生的教育除了言传以外还有身教,即为人师表,以人格的力量感染学生。学生对教师在人品上的要求往往高于对他们学识上的要求。学生认为“人需要榜样,如果在年轻时能有一些人品、学识都优秀的老师,那是人生莫大幸事”。 以上三个特点决定了教师教育的有效性,教师具有转变学生思想塑造他们灵魂的能力。 2.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①对学生学业的影响。教师一般来说知识比较丰富,且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他们将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精华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成长为具有较全面基础知识和一定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教师不仅把学生领入知识的殿堂,交给学生“干粮”,而且交给学生摄取知识的能力,即交给他们“猎枪”。许多学生都谈到,如果自己在学业上有所成就,首先归功于教师。 ②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影响。中学和大学阶段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初步形成的时期,而处于这个年龄的学生又是最善于摹仿的,他们常以老师作为榜样,因而教师本身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他们对学生进行的这方面教育无疑会对学生产生重大的影响。学生在自述中普遍谈到,许多教师“在教学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对学生“倾注了自己全身心的爱”,他们从这些教师身上“吸取了精神上动力”。不少教师政治上执着追求,有的争取入党长达几十年,对共产主义信念矢志不移,学生从中“受到很大感染”。教师对学生所进行的理想和人生观教育也使学生受益非浅,在他们的“人生旅途中立起了路标”。 ③关键时刻对学生的影响。人生总会有许多曲折和坎坷,青年人有时会感到迷茫和困惑。这时,教师的话语往往能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 ④对学生志向、性格、心理、兴趣的影响。我们从个案中发现不少学生之所以报考师范大学,立志当一名教师,主要是受了他们以前教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