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上午,华中理工大学4000多名新入学的95级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首次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中国语文水平测试。8月中旬,他们在接到入学通知书的同时也被告知:在校期间不通过语文水平测试,将不能获得学位证书。 过了语文关,方可拿文凭。此举源于一位本科生写给杨叔子校长的一封信:“现在不通过英语四级考试就拿不到学位,而作文不通,错别字成堆,连母语都不过关,能算一个合格的中国大学生?”于是,一贯重视人文教育的华中理工大学,又走出了在中国高等教育界颇具影响的一步。 人文讲座带动“人文工程” 1994年12月25日晚,华工很多学生放下紧张的期末复习,一个仅260座的阶梯教室挤进500多人。这是文学院第71期人文讲座《金陵十二钗——〈红楼梦〉中的超前女性》,由该校建筑学院张良皋教授主讲。讲座持续两个多小时,每隔几分钟便有一阵掌声和笑声。这已是张教授的第三次讲座了,此前他还讲过《建筑大师曹雪芹和〈红楼梦〉》等。他的讲座融文学、艺术、历史、科技为一体,颇受同学们欢迎,听众一次比一次人多。 华中理工大学文学院去年春创办人文讲座,绝大多数场合听众爆满。到目前为止,讲座已经开到第134期,100多位校内外、海内外人士应邀登台主讲,听众总人数近4万人次。 人文讲座开办之初,不少人建议采取一些“时髦”的做法:找热门话题、开通俗讲座、请明星露面。主办者则认为,讲座的根本目的不是迎合好奇心,而是要给人以深刻的思想启迪。因此,绝大多数讲座是以思想性、学术性、艺术性为主要尺度,在主题的选择上密切结合世纪之交中国和世界文化发展的深层特点,着力体现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人文与科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交融和创生。 在科学界,常有一些科学家凭着共同的研究兴趣,自发地形成学术圈子,进行交流与协作。这种现象被美国科学社会学家黛安娜·克兰称作“无形学院”。 去年秋季以来,“无形学院”则成了华工学子的周末新去处。在这里,参加者自愿而来,以人文讲座的内容为核心,结合自己的阅读和思考相互交流。一位92级女生很认真地说:“在那争辩声中,即使你一声不吭作听众,也会思想得到升华,自觉不自觉地卷入辩论之中。” 如果说讲座是火星,“无形学院”是火苗,火要烧下去,还需不断补充燃料。于是,人文讲座的主办者给大家推荐了100本书,倡议每位理工科学生每学期至少应读一本文、史、哲方面的理论书籍和一部文学艺术作品。书目一经公布,大家反响强烈,图书馆名著被借一空。 以人文讲座为开端,辅之以“无形学院”、“读100本书”活动,华中理工大学逐步建构起了讲座、交流、读书三位一体的“人文工程”! “教育青年一代如何做人” 地处武汉的华中理工大学建于1953年,在校学生超过1.7万人,素以工科见长。70年代末,华工曾率先创办文科,旨在改变我国工程技术人才普遍存在的人文修养弱化的状况。 原华中工学院院长朱九思一直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他最近还撰文指出,有可能对我国教育产生长期危害的,除了目前教育经费紧张和教师待遇不高这类物质性问题,很重要的一点是一些地方出现的教育目标功利化的倾向。朱九思认为:“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关系到一个根本问题:教育青年一代如何做人。” 中科院院士、华中理工大学现任校长杨叔子博士经常“有诗酬岁月”。他说,我们当然要向外国一切好的东西学习,但也必须高度重视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他曾在人文讲座上致辞:“学生进校来做什么?首先就是应学会做人,树立正确的理想、志向、人生态度,否则学习再好,却没有为国效力的思想意识,那又有何用?”因此,他上任伊始,便把华工的文科发展和人文教育放到突出位置。1994年1月,拥有10多个文科系(所)的华中理工大学文学院成立。 文学院院长刘献君认为,人文讲座不仅具有学术功能,而且具有人文教育功能,它以“启迪思维、加强修养、开阔视野”为宗旨,尝试着以深厚的人文精神与科技手段对话、以自信的民族传统与西方文化对话、以高远的大学文化与社会生活对话、以广阔的知识视野与专业体系对话,借此培育大学生的人文底蕴。 升腾着希望的文化绿洲 回想人文讲座开办之初,起步是艰难的。可贵的是许多同学即使在某些讲座初听起来很吃力时,也表现出执著的追求和崇尚,常常讲座结束了还围着主讲者提问、讨论甚至达一个小时之久;可贵的是一大批国内外著名学者陆续登上讲台,往往是一个电话说来就自己来了,从未过问什么“出场价”。 听过讲座的同学把新的话题、新的思路,带到班级里、带到人际交流中、带到学生宿舍熄灯之后常有的“卧谈会”上。一位同学说:“平时我们埋头学习,考虑的多是个人出路、毕业分配等,听了人文讲座,发现世界的天地如此广阔,国内外还有那么多问题需要研究,跳出了个人圈子。”有一位学工的同学,割舍不了从小对文学的爱好,有时真想弃工从文,听了几次人文讲座之后,“发现学工和学文不仅不矛盾,而且可以相辅相成”。 “每逢人文讲座,总能发现外校同学,有的甚至来自30多里外的高校。”华中理工大学人文讲座首席主持人姚国华介绍说。一位邻校学生几乎每天中午都要来看看有没有人文讲座海报,听讲座已经成了他专业学习之外最重要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