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的高等教育大发展,被称为“错误教育(mis-education)”而载入了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史册。尽管它曾拥有它所希望的那么多的经费,但高等教育却成为不追究其效果的唯一人类活动部门。“只就教育出的废品、没有就业能力、失业和就业不当来计算,错误教育的代价已经达到每年教育经费的50-60%”。①六十年代盛行于世的教育乐天主义让位于教育的悲观主义,“大学的危机”、“高等教育的本体危机”、“合法性危机”、“紧缩的年代”等新的标签充斥了七、八十年代国际教育文献。 发展的现实使发展中国家充分认识到,外来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既不符合它们自己的需要,也解决不了它们的问题。这些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投资和它们在财政上的可能性是不相称的。大学毕业生人数远远超过了经济所能吸收的程度,出现了大量的失业现象,也造成了广泛的心理上和社会上的损害,以致破坏了社会的平衡。人们甚至越来越怀疑,在社会、经济和教育的不平等继续存在的条件下,教育是否具有帮助实现社会经济目标特别是机会均等目标的潜力。 不难看出,高级专门人才市场的萎缩和国家财政支付能力的降低,标志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的外部环境的恶化。在七十年代,由于发达国家遭受“石油危机”的冲击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瓦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而这场危机的真正受害者却是发展中国家。这表现在外援的不断减少(仅占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0.36%),贸易机会减少和出口产品价格下降,高的利息率则大大加重了外债的负担(1982年发展中国家外债已达到了8390亿美元,1985年则达到了8880亿美元,1991年更高达13110亿美元)。伴随着这种恶劣的经济环境,各个发展中国家的公共财政能力受到打击,而教育经费做为占据公共财政支出的主要部分则首当其冲被大幅度削减。 当我们试图对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受挫的原因进行分析时,不仅要看到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外部环境的“每况愈下”,而且也应看到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是在特定时期和特定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呈现出若干明显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特点。 第一,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与制度是完成了向工业化经济过渡的情况下,经过漫长而持续的发展而逐步形成起来的。其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与其现实经济发展需要相匹配的。而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的背景下,优先于经济发展而迅速膨胀起来的,这就使其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其经济需要不相匹配。 第二,发达国家,大部分都有长期的双轨制的正规教育发展基础;而发展中国家几乎是在“一瞬间”混杂着各级各类学校入学机会的不均等,包括严重的城乡差别、地区差别以及种族、性别等的不平等而发展起来的。 第三,在发达国家,私人资源在正规教育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尤其是高等教育常常是国家公共支出以外的私人来源资助的。与此相反,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几乎全部依赖其政府的财政支出。 第四,由于历史传统与现实原因,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是典型的“欧洲中心式”的移植。这种传统是发展中国家较难摆脱的桎梏。 第五,发达国家教育发展的模式是由小学、中学相继有了相当规模的基础之后,高等教育才得以逐渐发展起来的,呈现“金字塔”型。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模式却是戏剧性地呈“倒金字塔”型,优先和迅速地发展的是高等教育组织,而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是最慢的。不难证明,高等教育吞噬了大量可用于其它教育层次的资源,使高等教育成为生源质量差的一个“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机构。 显然,根据上述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本身不合逻辑或不符合发展的规律。就今天而言,发展中国家对此已有了明确的认识。因此,自八十年代以来,各个发展中国家对其高等教育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和改革。 1.高等教育的多样化 高等教育多样化旨在满足更多的人进入高等教育的愿望,以培养各类专门人才。在这方面变化较多,首先是办学形式的多样化。自七十年中后期开始,发展中国家为了满足日益膨胀的高等教育需求,同时为了缓解现有全日制高等教育的压力,除继续保持发展全日制高等教育以外,还兴办了各种半日制、业余制的各种高等教育的办学形式。泰国早在七十年代末期就建立了兰甘享和素可泰两所开放大学。委内瑞拉等拉丁美洲国家也建立了类似的开放性大学(univer sidades abiertas)。其次在全日制高等教育系统里也建立了多级制的高等教育机构。这方面集中表现在各发展中国家根据培养人才结构需要,建立了完善的由初级学院或短期大学、大学或本科学院以及研究生院构成的高等教育体制。同时,三大层次的比例及水平也有不同的特点。如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泰国等东盟国家,其专科水平的课程里就划分为(1)证书(Certificate):接受几个月至一年左右的专科教育;(2)文凭(Diploma):接受1~2年的专科教育;(3)副学士(Associate Degree)接受3年的专科教育等三种形式。智利在八十年代初期,就确定了以大学、专业学院和技术培训中心三种层次的高等教育体系,特别是一些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韩国、新加坡、台湾等则建立了完善的双轨制高等教育体系,一种是水平较低、低成本和地方化的层次;另一种是高度专业化的层次。最后,是学制结构的多样化。目前,许多发展中国家已基本上建立了半年制、一年制、二年制、三年制、四年制以及研究教育、继续教育等多级高等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