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文章围绕“培养21世纪的通才”,本着尽快完善我国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体系,使其更具科学性,更具影响力,从分析“科学时代和音乐教育”的内在联系入手,进一步研究了作为整个学校音乐教育持续完整系统中的基础部分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结构、框架、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普通高校的音乐教学目标、音乐课程设置、教材、教学法、音乐教学与行政管理、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全方位、多层次的高校音乐教育工程等系列问题,全面论述了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 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在我国是一门崭新的边缘学科。随着国民教育的不断深入,有必要对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以避免音乐教育实践过程中的盲目性和片面性,使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各方面组织成为在明确方向指导下的完整系统。 一、科学时代和音乐教育 当今的时代,是科学在人类的全部智力的、物质的、感情以及审美等方面进行开拓、变革的时代。它要求经济与政治,文化与教育,高级人材的创造思维能力、品质、知识结构,都必须适应现代化的学术并产生和谐的关系,这就给高等教育提出了培养目标综合化的要求——必须重视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近些年来强调知识的广度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性已被越来越明显地提到大学教育的议事日程上来。围绕“培养21世纪的通才”,音乐教育以它特殊的功能,也日益为人们所重视。 音乐是最原始的艺术,却又是最高级的艺术。它作为人类最高层次的精神艺术,是人类文明辉煌的结晶,是具有多层次、多形式、多维特征的音响世界,具有特殊的艺术功能。从本质上说,音乐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能培养学生认识世界、体验生活、追溯过去、展望未来的能力。我国先秦思想家曾把“礼、乐、刑、政”四者并举,在今天的文明时代,音乐教育将更直接地启示人的潜在的经验和感情,激发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人的心灵得到陶冶,人格获得升华。 音乐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体,科学揭示自然界未知的东西,音乐揭示人类精神中未知的东西。科学用逻辑语言论证客观真理,音乐用形象手段显示客观真理。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音乐之所以崇高,就是因为它反映出宇宙本质的数的关系。凡是受到作为“数”的秩序所支配的事物——天体的秩序,身心的秩序,现实中的一切,均在“和谐”的名词下被称为音乐,这不是没有道理的。音乐中最谐和的音程是纯五度,其频比是2:3,恰好与物理学中黄金分割的理论相接近。作曲家将时间里的单纯音符作为素材,借助数学性的严密逻辑和时间、空间上的对比,以及完整的结构布局,来创造大规模的有意义的音响。德国著名的数学家莱布尼茨说:“就思维形式来看,一个惊人的数学公式或一首有独创性的乐曲,都是数学家和音乐家大胆而丰富的想象和严密推理的结晶,都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人类情智的最高表现形式。”在人们掌握客观世界的过程中,科学和音乐的相互联系是一贯的,而今,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条件下,这种联系又具有新的特征,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深刻得多。 音乐以它特有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决定了音乐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音乐作品中的一个主题可能从不同的音乐角度被探索、改变和揭示出来,从单个音到和弦,从单声部到多声部,从浅显的旋律线条到多声部的织体,以其最直接的方式表现并触动人的内心世界,让人们在音乐天地里自由无碍地思考世界。形象思维的过程中,由于联想和想象,使音乐形象升华,脱离了原有的形态,形成一种超然的新形态,这便是“系统论”所强调的“系统值”中的一种“新值”。科学创造中的任何一个重大发明创造,都需要打破旧观念、旧系统,音乐中的形象思维无疑给科学家的想象力、洞察力注入了新的生命。音乐的思维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音乐需要想象,科学更需要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没有罗基切夫斯基的“四维空间”,更没有今天宇航员的遨游太空。爱因斯坦特别推崇想象力,认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能概括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思维的发展。他常常从音乐当中获得想象的灵感。难怪人们称他的“相对论”是一部美丽的交响曲。世界许多心理学家、教育家都怀着极大的兴趣研究爱因斯坦的思维方式,认为爱因斯坦的伟大成就与伟大音乐和现代教学逻辑最深刻的成果有着内在的联系。这就是现代人类思维的奥秘。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影响青年人心灵的手段中,音乐占着重要地位,音乐是思维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音乐作为一门多功能的学科,在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中,首先是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现代大学生只有具有高度的审美素养和鉴赏能力,才能使创造的灵感更活跃,使心理结构更健全,才能达到心灵的陶冶和人格的塑造。尽管音乐艺术不能直接创造财富,但是这种美感一旦渗透于人们的意识,便能启迪智慧,激励意志,扩大视野,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加强理解力和判断力。 综观高科技发达的经济大国,无不把音乐开发人的智能作为教育的重要途径。英、美、日、苏、德、匈、奥等国家不仅将音乐教育作为整个国民教育中最基本的环节之一,并象消灭文盲一样致力于消灭音盲。例如,在日本的学校里,音乐课是一门必修的主课;日本的高等学校考试中要加试音乐。前苏联的音乐教育体系是相当完整的。在德国,音乐课同数、理、化一样,也是一门主课,升学升级必须要有合格的音乐成绩。美国的大学注意培养通才,因此全美国有1300百多所高校设立了音乐学院,其中美国名牌大学联盟的成员学校中,全部设有音乐学院、音乐系。其它大学均有音乐教育机构,大学生选修音乐的现象十分普遍。现实使美国改变了将音乐作为“正餐后的甜食”的态度,而视音乐教育为“发挥人的全部创造才能”,“使优秀科学家变得更为敏锐,视野更加开阔”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