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对全球教育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未来人类的发展将比今日更加文明、更加进步。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随着21世纪人类社会的继续发展,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基地方面的作用将更加突出。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于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数量、质量也将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 展望未来,有必要简单追溯一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5年来,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的近16年以来,高等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1949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05所,在校本专科学生11.7万人。1994年普通高等学校为1080所,本专科在校生达到279.86万人,研究生达到12.79万人。与建国初期相比,高等院校数量增加了4.3倍,本专科在校学生数量增加了22.9倍。从1949年到1994年,我国普通高校学生规模平均年增长率为7.48%。在高等教育内部结构上,最近十余年来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积极发展了财经、政法等比较薄弱的学科以及一些新兴边缘学科,加速培养了一批社会紧缺的人才。多年来本科生与专科生比例失调的状况已经得到根本改变,研究生教育发展具有了一定的规模。普通高校在校生平均规模和生师比也逐年有所提高。中国的成人高等教育发展也很快,1949年全国仅有一所成人高等学校,学生124人。1994年成人高等学校和办学点1172个,在校生235.2万人。预计1995年,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可达到550万人。可以说,经过45年来的努力,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多种形式、多种层次、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这些成就为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随着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面向未来的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具体体现为: (1)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和投入不足的矛盾 最近几十年是人类跨世纪的年代,也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重要时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将会全面增长。中国又是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大国,每年新生人口就达2000万。即使中国政府采取了控制生育率的政策,进入21世纪,中国总人口仍将达到13亿,其中儿童、青少年人口群(14岁以下)、劳动年龄人口群(15-64岁)分别为3.56亿与8.39亿,形成庞大的义务教育和义务教育后正规教育与菲正规教育的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近十几年来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家庭对子女的期望值和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会大大超过其他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1992、1993年高等学校招生年增长率连续两年超过20%,就突出地反映了这种趋势。 然而中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根据世界银行1994年的统计,1992年我国人均GNP为470美元,在42个低收入经济(指人均GNP为670美元以下)国家列倒数第28位,近十几年来,我国教育经费虽有较大幅度增长,但教育经费总的投入水平还是很低的,根据93年的统计资料,中国教育公共支出约占世界公共教育支出的1.04%,但在校接受正规学历教育的学生却占世界的17.9%,因此如何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增加政府和全社会对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结构,促进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最大限度地适应人们对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是摆在我们面前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2)高等教育体制还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社会发展要求 中国目前正在经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这是一场涉及经济和社会诸多方面的改革,对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国原有的高等教育体制是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基本上是由国家集中计划和政府直接管理的体制,这种体制的主要特点是,政府包揽举办所有高等学校,并承担学生的学习、医疗和一部分生活费用。学校按统一的教学大纲培养学生,学生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安排就业。在管理体制上由中央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分别对高等学校实行直接行政管理,学校的人、财、物资源由政府按计划配置,学校按照政府的行政计划要求办学等等。原有教育体制上存在的弊端不仅束缚了全社会参与高等教育和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积极性,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机制,而且造成学校和专业重复设置,使有限的教育资源不能得到合理配置和使用,造成很大的浪费。教育体制上存在的这些弊端也直接影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和人才的培养。因此积极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和条件。这些年来,中国教育工作者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初步经验,但总的来说教育体制改革还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积极而有步骤地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已经成为中国教育工作者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教育活动与经济活动是两个社会功能不同的范畴,有各自运动的规律与特点。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特别是教育活动的周期比较长,改革的成败往往要在十几年或几十年后才能显现出来,直接影响到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因此在两种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既要看到教育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又要看到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善于总结和吸收我国和世界各国处理教育与市场经济关系的经验,积极而又审慎地进行这项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