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民族地区和全国一样,进入了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新的历史阶段。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客观上对民族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必将对民族高等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民族院校作为党和国家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而建立的专门培养少数民族专门人才的综合性高等院校,数十年来,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优秀人才,为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民族教育事业总体上还比较落后,民族教育改革还滞后于民族地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新形势下,民族高等院校既面临民族地区加快经济建设所提供的良好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亟待解决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日益严重的竞争与挑战。民族院校只有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以改革促发展,才能适应民族地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人才的需求。 认真研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族高等院校的改革和发展问题,不仅有利于民族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对于我国民族地区的改革、发展和稳定,都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围绕“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将对民族院校提出哪些方面的改革要求”这一课题,从理论高度和实际操作方面,重点探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和设想,供有关领导和民族教育工作者参考。 一、适应民族地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民族院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经济要发展,需要得到优先发展的教育和高素质的人才。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和造就各类专门人才,是民族高等院校办学的根本目的。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在我们这样一个有近十二亿人口、资源相对不足、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依靠什么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呢?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十四届三中全会再一次向全党郑重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现代化的实现,最终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这就是说,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教育,教育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总体状况不仅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民族地区要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建设步伐,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宏伟目标,民族地区的国民素质就需要全面的提高,特别是需要培养大批少数民族经济、科技、管理和其他应用型人才。可以说,民族地区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对各类专门人才的需求,较之非少数民族地区更为迫切。因此,主动适应民族地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把计划经济模式下单纯的升学教育转变为提高民族地区国民素质的教育,就成为民族院校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作为培养少数民族地区专门人才的民族院校就肩负着更加重要的职责,面临的改革任务也更加繁重。 深化民族院校的改革,必须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民族高等教育体制,使教育工作服从和服务于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要求,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民族院校的改革与发展,应当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我们不仅要改革过去计划经济模式下传统的办学体制,而且要树立一种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点看待教育的全新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在市场所配置的资源中,人才资源和技术资源的源头来自高等教育。随着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民族院校必须转换运行机制,重视发挥市场机制在民族高等教育各个方面的积极作用。这并不是说把民族院校推向市场,而是要让民族院校的改革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目前,我国已有13所民族院校。其中有国家民委直属的中央民族大学和西北、西南、中南、西北第二、东北民族学院,以及青海、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北、西藏民族学院。这些民族院校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产物。同普通高等院校相比,民族院校有着比较确定的服务地区和服务对象,即主要面向占全国国土面积64%的民族自治地方,主要培养为占全国人口8%的少数民族服务的专门人才。在40多年的发展中,民族院校始终与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建设相适应,面向民族地区的实际,面向民族地区的需要,面向民族地区的发展,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民族院校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民族地区实际,培养目标也有所侧重,经历了以培养普通政治干部为主,迫切需要的专业和技术干部为辅到培养政治干部和技术干部并重的战略性转变,为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建设人才。 在民族地区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新形势下,民族高等院校改革与发展的根本任务,就是面向民族地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际办学,以培养民族地区迫切需要的经济建设人才为主要目标,特别要把培养大批少数民族经济、科技、管理等应用型人才作为重点。这就要求民族院校在办学体制、办学形式和办学层次、专业结构、经费投入、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招生和毕业生就业诸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以建立适应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办学模式。在改革的同时,增强民族院校自身的活力。以培养经济建设人才为主,并不意味着民族院校不设立培养党政干部的专业。从民族问题的特殊性和民族院校本身的优势来讲,培养少数民族政治干部今后仍是民族院校办学的目标之一,但这部分专业的需求量较少,其侧重点应放在发挥民族院校干部培训的功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