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是近年来逐渐蓬勃起来的一种文化形式,强大的理想主义、自由主义精神使它打破了封闭的状态,日益向社会文化中渗透。随着全世界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高等教育日益向社会开放,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交流大大加强,具有先锋地位的校园文化必将在社会上产生更大的影响。 校园文化是在大学校园这一生态环境下,由一定数量的个体行为形成的一种共存文化现象,以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反映这一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因此,校园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校园里生活的人们与校园外(或社会上)人在兴趣、思想、观点等方面有明显的不同。从狭义角度看,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正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形成的反映学校师生在价值取向、团体意识、群体心态、行动规范方面的独具特色与魅力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因此校园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它既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又反过来影响社会文化。 一、校园文化历史的回顾 中国新时期校园文化的复兴始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后。高考制度的恢复,使得大学校园重新有了基本统一的选拔标准,有了较为稳定的学生来源。校园的整个教学、管理、生活趋于正常化和规范化。这样,在一个相对独立的校园环境内,由于校园所特有的学生构成、师生关系、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以及学校生活特有的节奏、校园文化热点的出现等等一系列独特的事物和现象,标志着校园文化的形成。并且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教育体制改革的进行,校园文化热点纷呈,此起彼伏,交替迅速。校园文化的特色日趋鲜明,甚至有时在社会舆论中,在整个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极大的影响,起着不可轻忽的作用。 1.1978-1984年:新时期校园文化的恢复时期。 校园文化的兴起是伴随着全社会对“文革”乃至建国三十年以来的中国社会发展进行反思而展开的。它造就了新一代大学生的批判现实主义思想和新时期理想主义的高扬。大学生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同时放眼世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在校园文化中掀起了一股学习的热潮。 2.1985-1988年:文化热时期 改革后的现实生活,不仅仅向原有的政治、经济的传统模式提出了挑战,而且提出了一个如何建立现代化的政治、经济新模式的问题。对于所提出的大量尖锐复杂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大学生们力求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中寻求答案。他们不满足于学习西方实用科技知识,而是更进一步地深入探索西方文明的底蕴,同时对中国文化进行深刻的反思。展开了大规模的东西方文化及哲学的比较。甚至以西方思想作为“批判的武器”;用西方的“现代性”来类比、批判我国的“传统性”,于是大学生把满腔理想主义的激情投入到文化探索上,在校园文化中掀起了一阵探索文化的精神“文化热”热潮。 3.1989年:校园行动主义时期 在这一时期,大学生们满怀着振兴祖国的理想,对社会有着强烈的参与感,变迁的社会和中国落后的现实又赋予他们行动上的紧迫感。各种文化思潮的兴起大大丰富了他们的思想,同时也激起他们急于行动起来,改变社会面貌的迫切愿望。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过热和某些政治上的失误致使社会政治、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到了1988年,改革中的问题,诸如物价上涨,腐败现象等,已超过了人们能够承受的心理程度,这在改革期望值较高而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情绪波动较大的大学生身上必然会产生强烈的反应。这一时期,理想和现实的尖锐冲突使大学生的行为逐渐向非理性和非规范化发展。这种情况,再加上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思潮和价值观的影响,最终导致了1989年春夏之交的那场政治风波。 4.1990年:校园文化的沉寂和社会思潮的大量涌入时期 一般地说,在每一次大规模地释放政治能量之后,大学生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都会出现一段冷漠时期。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一种失落感,似乎没有剩下什么可以去追求的东西。这段时期大学生理想主义的消沉带来校园文化的沉寂,校园文化不复有主旋律。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使市场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与此相随,则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在社会文化中找到了一定的市场。商风刮入校园,吹起片片涟漪。社会流行色在校园中渐渐增多。校园文化的沉寂和社会文化的相对强大造成社会思潮的大量涌入校园,打破了封闭状态的校园文化,使校园对社会更加开放。精神贵族的时代宣告结束。实用、功利的思想走入校园。 5.1991至今:校园文化的多元化时期 从1991年开始校园文化再次繁荣起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把大学生也推到了市场面前。大学生面临着社会需要与自身能力之间的选择、协调,理性、务实的价值观念日益明确。学习外语、经济知识及实用技术的强烈愿望使大学校园里掀起了第二次学习热潮。与此同时,大学生把自己和社会再次紧密联系起来,理想主义精神再次高涨,大学生普遍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学好知识,参与到社会中去一显身手。于是关于大学生和社会之间究竟是何种关系,大学生在市场经济面前面临何种挑战又开始成为校园文化津津乐道的话题。新的文化热点纷纷出现。但是,与以往不同,现在很难再有一个社团、一种文化思潮能够在校园文化中占领导地位。也可以说,相对于近十年来的文化热时期和行动主义时期,那种校园文化热点中仅有一个主旋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新的校园文化时期已经到来。文化热点分散,价值观向多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