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是培育人才的地方,校园环境,特别是文化环境对人才培养有直接的制约作用。在近年来的文化热中,大学校园文化特别引人注目,见解也颇多。本文从大学校园的文化色彩这个角度参加探讨,研究大学校园文化色彩的类型、表现以及对大学生的影响,以便使我们自觉地创造出能培养优秀人才的大学校园文化环境。 一、大学校园文化色彩的类型 在左倾思想盛行的一段时间里,与高度集中的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相适应,大学校园文化主要是一种政治的文化,斗争的文化,批判的文化,其功能具有单一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环境,大学校园文化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校园文化出现了多元化状态。在这里我们将文化与色彩两个概念结合起来,把色彩的思想引入到文化研究中,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按其不同的性质和表现,分为绿色文化、红色文化、黑色文化、黄色文化和灰色文化五种类型,探讨这五种文化色彩的演变,把握不同时期校园文化的主色调。 绿色文化,就是代表健康的、积极的、向上的文化。它能催人奋进、净化人的思想、启迪人的心灵、给人以美的享受。那些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那些站在时代的前沿、能激励千百万人向旧的制度挑战;那些歌颂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的文学作品、歌曲、舞蹈、戏剧、电影等艺术,都属于绿色文化的范畴。因为绿色代表“朝气蓬勃、欣欣向荣”之意,与人们目前习称的那些代表健康、卫生、无害的食品--绿色食品相对应,绿色文化也应该具有健康、卫生、无害的特征。一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保尔·柯察金为楷模,激励着千千万万的热血青年;一部《红岩》、《青春之歌》引发了轰动,以革命先烈为榜样鞭策自己;《欧阳海之歌》在大学校园产生了共鸣;贝多芬的交响乐,话剧《红霞》,歌剧《白毛女》启迪着人们的心灵,陶冶着人们的高尚情操;马列主义、毛主席著作、雷锋日记成了大学生的精神食粮;“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调节着人们的人际关系和价值取向。大学校园内一派生机、春意盎然,大学生为祖国勤奋学习,象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他们朝气蓬勃,象绿色植物茁壮成长。 与绿色文化相对立的是黄色文化。所谓黄色文化,就是那些低级下流的、腐蚀人的心灵,消退人的意志,使人颓废堕落,甚至诱发人犯罪的文化,在当今反映突出的是追求“性解放”,以性刺激为目的的书刊及录相制品等。黄色文化是社会的糟糠秕壳,它是对绿色文化的反动,是对文化的亵渎,是糟粕。它是一种鸦片,有很强的感染力和传染性。尽管在校园内它不可能成为主色调,但其腐蚀性大,危害极其严重。 灰色文化,介于绿色文化和黄色文化之间,对青少年有很大的吸引力。就艺术而言,什么“艳情片”、“凶杀片”、“恐怖片”、什么“三教九流”、“摇滚乐”、“扭摆舞”以及色调低沉灰暗的、“港台文学”、“糜糜之音”和那些“追星族”、“选美”等,就属于此类。 红色文化,是指流行于六十年代的大学校园里的左的政治文化。表现为教条主义地理解和执行马列主义,否定人类优秀历史文化成果的虚无主义,还有各种花样的形式主义,例如校园内充斥着各种带政治色彩的标语、口号,形成“红海洋”等。 黑色文化,是指以推翻无产阶级专政为目的,颠覆共和国的反社会主义、反人民的反动文化。在林彪、“四人帮”横行期间,在校园内主要表现为“踢开党委闹革命”,大搞“打、砸、抢”,学生批斗教师,大字报充斥校园等。对广大师生而言,它是一种恐怖文化。 二、大学校园文化色彩的嬗变 建国四十多年来,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伴随着这些变化,大学校园文化色彩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校园政治文化的变化 研究大学校园政治文化,应该指出,有一种见解是不正确的。这种观点认为,现在的大学生远离政治,而注重经济实惠。笔者认为,如果说大学生远离政治,那也只能说远离了那种红色文化,即左的政治文化。他们厌恶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因为这种东西误国害人。相反,大学生们都十分欢迎和喜爱注重实际和国情的政治文化,特别是能指引我们实现现代化的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校园里的大学生马列主义学习小组生气勃勃,争取入党的同学不断增多,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当然也应看到,确实有一部分同学不关心国家大事,埋头学习专业知识,不过问政治和时事,这种政治冷漠现象虽未成为主流,但也不可忽视。 (二)、大学校园道德观的变化 道德观的变化也同政治观一样,一方面有大量积极的现象,如大学生竞争意识增强,自主性,自强性和自尊性提高等。另一方面也有负面现象。 在红色文化和黑色文化阶段,校园道德忽“左”忽“右”,传统的美德被否定,人们的道德规范以政治为标准。反对个性发展,忽视正当的个人利益。 在灰色文化中,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发生了变化。他们在道德的文化适应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新的道德观。这些新的道德观,既有对传统道德的扬弃。也有对西方道德思想的吸收,崇尚享乐主义的道德观。 首先,大学生在婚恋道德方面,把两性关系看得比较随便。目前,大学生谈恋爱已不是个别现象,恋爱的变化趋势有四多:一是谈恋爱是为了消除寂寞的人增多;二是与多名异性同时建立恋爱关系的人增多;三是恋爱中越轨现象增多;四是与社会青年谈恋爱的人增多。一些大学生由于受到黄色文化的浸害,把找情人视为时髦。有的为了钱财,不惜降低身价去给有钱人当小或充当第三者,个别女大学生甚至去夜总会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