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十分重视高等教育。因为这一层次的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国家科技文化的重任,而建设现代化的国家,这两项任务都是必须完成的。现代大学还具有直接参与社会经济建设的功能和使命,从而大大提高了它们在建设现代国家中的战略地位。所以《纲要》提出,“为了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要集中中央和地方等各方面的力量,办好100所左右的重点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力争在下世纪初,有一批高等学校和学科、专业,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和管理方面,达到世界较高水平。”这就是著名的“211工程”战略。 这是一个积极而稳妥的战略。它的背景清晰、战略措施设想周密、目标明确而留有余地,因而得到全国高教界同仁的积极响应。基于这一战略,国内许多资深大学正热火朝天地研究创世界一流大学的问题,这就出现了一个新的事态,产生了一个新的研究和探讨热点。 本文也想研究“创一流”这个热点,囿于篇幅,打算只从美、日几所名牌大学的现状研究开始。 名牌大学,这是一个并不要求十分确切界定的概念。从文字上看,一流大学的内涵,当比名牌大学要严密得多。大概国外已有不少属于“一流”的大学,至少在国内研究这一论题的同仁心目中是这样。但是系统而完整地探讨一流大学的文章,国外却反而少见。我们大体知道英、美、日等国有“最好的大学”、“顶尖大学”等说法,那是通过高教评估、通过“大学排行榜”评出来的。在一定的指标之下,通过较合理的方法评或排,就能较科学地区分出大学的优劣和高下。自然,那些被排在最前面的大学,通常就被称为“最好的大学”或“顶尖大学”。如果要认定“一流大学”是一个学术词语,而不是像“名牌大学”或“著名的大学”那样的日常生活用语,或者说它更近于“最好的大学”或“顶尖大学”,那么,某一范围的一流,当有该范围内的评估依据,即世界一流大学,该有适用于世界各国大学的评估指标、评估过程和评估结果为依据。 本文供讨论的美、日名牌大学的选取只是为了说明一些问题,它们是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伯克莱加州大学、耶鲁大学、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等。 我们相信,在经过对美、日名牌大学的一番考察之后,可以使我们对推行“211工程”战略,更加实事求是,更加充满信心,从而更加积极稳妥地去达到我们的目标。也只有经过研究,才不致于被理想主义的热情,引向脱离实际的轨道,而这一点是我国那些资深大学的研究人员应当特别注意的。 二 一般说来,我们着重注意的这些名牌大学规模都十分庞大。这从外在状态看,可以用Keer的“巨型大学”来称呼;不过使用的“Multiversity”一词①,主要不是指外在状态,而包含有许多内在特质,而本文仅用以说明这些大学之“大”而已。 首先,这些学校所占的面积/地积比较大,这使得一般大学,很难望其项背。 日本东京大学主校园大约有0.5平方公里,约608亩,它的许多分校园占地面积没有见到精确统计。 美国的名牌大学的占地面积,主校园小者,如芝加哥大学,也有1062亩。许多学校,除有巨大的主校园外,还有附属用地或地产。如哈佛大学,前者有2306亩,后者有42490亩;而伯克莱加州大学,校园面积共有7478亩。 第二,这些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多,这是他们“大”的又一表现。 下列数据是各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人数,不包括函授生、自学考试、短期培训的学生人数。统计年代为1990年前后,个别为1994年的数据或1988年前的数据。哈佛大学,17760人(研究生人数与本科生人数之比为1:0.6);芝加哥大学,10900人(1:0.5);伯克莱加州大学13550人(1:1.0);耶鲁大学,10750人(1:1.0);东京大学21200人(1:2.2);早稻田大学,47185人(1:14.0)等等。 由此可见,除了注册学生人数很多,动辄上万人乃至数万人外,他们的研究生比例也都较高。尤其是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他们的研究生人数已占学生总人数的绝大多数。耶鲁大学的研究生人数比例也很大,已超过本科生人数。日本的名校研究生人数比例不算太高,但由于学校总人数较多,因此研究生的绝对人数还是很高的。 第三,这些名校的教职工人数很多,许多学校都有上万人的教职员工队伍,这是他们的又一显著特点。有些学校在叙述他们对所在社区的贡献时,常以自己是本地区最大的雇主,安排了最多的雇员工作,来说明对社区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的兴趣当然只在教师人数,包括其中的教授的人数。下列数据仍然是90年代左右,个别较新或较早,但不会早于1986年之前。 为节省文字,以下每一大学后面的第一个数字为专任教师人数,括号中的数字为教授人数,人数不详,则略而不写。哈佛大学,3473人;芝加哥大学,1193人(614人);伯克莱加州大学,1640人;耶鲁大学,1420人(640人);东京大学,3964人(1133人);早稻田大学,1250人(79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