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历史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怎样才能开展得有声有色?怎样才能根据思想教育规律,用人类科学知识的传授,智能的培养和思想品德的陶冶塑造时代的新人呢?我们必须记住列宁的一段话:“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工作的向导。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进行,要根据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规律和特点进行,才能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作用。根据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这一基本原则,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要求必须适合学生已有的心理水平和既有能力。同时,要利用社会条件中的积极因素,控制和抵制消极影响,不断向学生提出适当的更高要求,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要求转化为学生的需要,从而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促进心理的正常发展。 根据心理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和连续性等特点,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地进行。在这循序渐进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不因其繁杂而如堕烟海,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教育规律,我们应注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两个重要环节教育。 一、两个过渡教育的提出 学生的成长过程是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是学校教育与社会影响相互促进了过程。在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影响中,学校这个协调、有序、整体化的教育体系占有主导地位。虽然正规的学校教育不可能把所有的影响成长环境因素都纳入教育之中,但学校教育总是力图把学生锻炼和塑造成为理想的人,成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强者。实现这样一个较高的目标,实践证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抓好两个重要环节教育显得十分重要。两个重要环节教育:一是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环节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即在一年级努力培养自强、自主、自治、自律的“四自”精神和意识,为后几年思想政治教育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二是从高校到社会的过渡环节教育,主要是责任、义务等社会意识教育,即在毕业前努力培养不怕困难,敢冒风险,大胆尝试,顽强拼搏的能力和意识,缩小观念形态与社会实践生活能力间的差距。两个过渡环节教育的提出及关注的依据: (一)大学生学习上新的任务要求,应抓好中学到大学的过渡教育。中学和大学在学习上的要求,显然有很多不同之处:第一,大学生学习趋于专业化,各科学习内容更加复杂更加高深了,它深刻反映着自然、社会和精神现象的有系统的基本规律和理论。第二,由于学习内容的复杂性和深刻性,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大学生必须善于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发挥更大的自觉性。第三,系统的教育,要求大学生自觉地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 (二)大学生学习活动的自觉性和独立性的更高要求,应抓好中学到大学的过渡教育。大学学习任务的复杂、高深,对大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学习动机应更加远大、深刻而稳定。第二,学习态度应是自觉严肃的。第三,学习兴趣应更加广阔、深刻、而且有更大的选择性和稳定性。第四,学习能力应有更大的自主性。 (三)大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地位变化的新要求,应抓好中学到大学的过渡性教育。大学阶段集体生活的自主意识要求和中学阶段是不同的。中学阶段,学生自主意识表现是不强烈的,由于家长、老师主动关心他们,对他们实行全面指导,严格要求,家长、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紧密、严谨,导致中学生不仅生活上养成了依赖性,也养成了精神生活的依赖性。大学阶段的教育环境,教学目的和要求都发生了变化,教师着重培养学生自觉能力和自主能力,在学校教育的主导前提下,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家长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也相应减弱,家长、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相对松散、活泼。环境的变化、自主意识急剧变化,教育方法的不同,学生在独立生活,学习及人际关系等方面很不适应。从依赖性向自主性转化靠随其自然、任其发展是不行的,只有加强指导、加强实践、引导过渡,尽快适应,才能为后三年奠定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础。 以上三点从高校与中学阶段学习任务、学习活动、集体生活的要求不同,说明了中学到大学过渡教育的必要性,同时也说明了这个过渡教育是基础教育,应引起重视。 (四)学校环境育人的特质较为单一,缺少社会环境中天然存在的多样性。人们都知道社会环境中善、恶、美、丑共存,而学校的育人环境必须扬善抑恶。在学生的成长中,如果处处都受到善的,美的熏陶,也可能会失去对恶的,丑的预防力。学校那种温馨的环境、理性的书本教育,使学生观念形态的抗恶性与现实生活中的抗恶能力有一段很长的距离。 (五)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有着与经济不相同的目标。按照现有的教育机制,教育还不能为学生未来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只能是针对某一具体职业而进行面窄的学习训练。面对社会的急剧变化,面对社会中各种不可预测的问题,面对社会需要的人才是综合性的人才,教育需要一定时间进行调整。但教育又不能完全跟着市场走,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就办什么专业教育,不尊重教育的自身规律,就会断送教育的职能,破坏教育。所以,接受一定专业教育的学生,走向社会,就会感到自己的综合素质与社会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