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传统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文化背景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而形成的文化积累,它不仅以程式化的经典文献、制度等客体形式存在着,而且广泛地以在长期历史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民族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行为方式、审美情趣、风尚习俗等主体形式存在着。这些文化积累,以生物遗传和社会遗传的形式世代延续,已深深地融化在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内化为人们的一种文化心理和性格,并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制约社会历史发展,甚至人们的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力量。因此,承袭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已经构成为中国社会的文化背景,成为中国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能置身于中国的国情、中国的传统文化之外,而只能在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中国这块土地之上进行。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是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一种创造活动,传统文化是这种历史条件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将制约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文化背景。 生活在上述背景之下的当代大学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承受者。当社会化过程把传统文化内化为他们的精神素质时,便赋予了他们以一定的思想、观念、性格、情感,支配着他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必然对当代大学生发生影响。这种影响的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有意识的继承与无意识的渗透的交织。有意识的继承,就是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引起大学生的主观意识活动而被其意识所掌握,形成新的意识,这种影响是通过学习和研究传统文化的方式达到的,其特点在于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倾向性。无意识的渗透,是指中国传统文化通过一定的间接的、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大学生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发生作用。生活在传统文化氛围中的大学生,其思想意识无不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其中绝大部分是间接的、不知不觉地接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影响的结果,就使他们在学习、生活活动中无意识地遵循着一定的方式、习惯及行为模式。这些方法、习惯及行为模式,有的可以变为清晰的意识,更多的则不能。 第二,稳定性与变动性的统一。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而形成的某些行为模式、思想观念、性格情感一旦形成,就将深深地潜藏于大学生的灵魂深处,成为相对稳定的文化心理结构,对大学生长期产生影响。但是,某些行为模式、思想观念、情感倾向形成之后,由于新的行为模式、思想观念、情感模式的作用而被否定。因此,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又具有可变性的一面。 第三,积极效用与消极效用并存。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复杂的两面体,其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其色调也是多种多样的。一方面,它包含着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如刚毅奋进、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精神;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以德治国、修身为本的重德精神;各族一家、协和万邦的宽容精神;人贵物贱、重人轻神的人文精神;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人和精神;忧国忧民、献身祖国的爱国精神,以及“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人道主义思想,等等。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将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行为模式产生积极作用。但是,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还包含有一些消极和落后的因素,如唯古是法、唯古是崇的认知价值取向;“别尊卑、明贵贱”的等级观念;“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伦理道理;“天下变、道亦不变”等唯心论哲学;重人治、轻法治及所谓“礼不下庶民、刑不上大夫”等特权思想,这些又将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行为模式产生消极影响。因此,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作用是双重的,这种双重性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正视传统文化这一客观存在。 二、传统文化教育应当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长期以来,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而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则有所忽视。笔者认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传统文化教育应当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理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新文化创造和发展的基点。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中国文化的建设者、创造者,这是历史赋予他们的任务。而要进行文化建设和创造,首先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文化的发展具有继承性、延续性,它不能离开也无法离开已有的文化传统,每一代人在创造自己文化的时候,首先遇到的就是已经历史延续下来的文化传统,他们不能脱离前人所创造的文化成果而凭空重建自己的文化,而只有在先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基础上继续开拓,才有可能创造自己时代的文化,才不至于中断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同样,未来中国新文化的发展,要从传统中吸取养料;未来中国新文化的创造,必须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