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高校发展综合化现象,是指高校的专业设置呈现的多样化倾向。8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发展综合化趋势很盛,这同世界著名大学发展模式和新技术革命挑战有关,也同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形势和办学者的指导思想有关。正确认识和把握这种现象,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52年开始的院系调整,按照前苏联的模式,将本科高等学校分为三类:文理科性质的综合大学和师范院校,多科性院校,单科性院校。文理和医科一般按一级学科设置专业,工科则按工艺、设备、产品设置专业,专业面很窄。同时,在管理层次上由校、院、系三级改为校、系两级,并在系设置专业,按专业培养人才。第二阶段是“文革”后开始的80年代逐步兴起的高校综合化发展趋势。当然,从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少数高校也出现过向综合化发展的迹象,但这毕竟是少数,而且专业面扩充得也不大,80年代综合化发展的现象则比较普遍。 综合性大学更加综合。我国原综合性大学主要是以文理基础学科为主的综合。50年代院系调整后,全国有14所大学由教育部办学和管理,以后各省相继建立地方综合性大学。这些大学都是部属和省属重点大学,办学时间较长,办学条件较好,师资力量雄厚。80年代,随着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培养人才的规格与社会需要的差距越来越大,形势要求这些学校逐步发展一些应用、技术、管理等学科专业。如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以及一些地方综合性大学等,都正在向以文理基础学科为主,拥有多种应用学科、技术学科、管理学科的新型综合大学方向转变。 多科性大学向综合化方向发展。我国工科院校是以二级学科设置专业,在工科里专业设置面广一些的就成为多科性大学。这些大学先是向理工结合方向转变,然后又向包括文科、管理学科等更加综合的方向发展。如清华大学在80年代恢复理学院,新建经济管理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提出把清华大学建成高水平的以工科为主兼有理科、文科和管理学科的综合性大学。目前设有28个系,其中工科17个,理科4个,文科3个,经济管理学科4个。 工科(单科)专门院校的综合化。这些院校过去多数称为“工学院”,在高校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80年代以来发展情况也有多种:一是所设工程技术学科专业面扩大,向多科性院校发展,如辽宁工学院等。二是实行以理工结合为主,变成理工大学,如大连理工大学、华中理工大学等。三是更加综合,变成综合大学,如东南大学等。有的虽然还称工业大学或学院,但所设专业增加了应用理科、应用文科以及经济、管理学科等专业。总之,轻工、化工、建筑、水利电力、邮电、服装、印刷等各类工科(单科)院校,所设专业大都超出了本行业的范围。农、林、医、财经、政法、语言、艺术、体育等院校,虽然不像工科院校那样综合化程度大,但也有综合化的迹象,许多院校设置了其他领域的专业。 地方职业大学的综合化。这些大学多为80年代省辖大中城市所办,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都办成综合性的,所设专业包括理工、师范、管理、医科等,只是因各地需求不同而有点差别。 师范院校的综合化。不但国家教委所属重点高师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如北京师大现设有管理学院、应用科学与技术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文学院和理学院也将正式成立;而且省属师范院校和省辖师范专科学校,也大都增办了职业技术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 高校合并,联合办学。“211”工程的提出,加速了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出现了高校合并、联合办学的强劲势头。如四川大学与成都科技大学合并为四川联合大学,江西大学与江西工业大学合并为南昌大学,扬州地区7所学校合并为扬州大学,以及北京东北部5所院校联合办学、长春地区3所院校联合办学、武汉地区4所院校联合办学等等。这些合并、联合办学的高校,现已涉及到200多所,其中有许多是国家重点院校。 80年代以来高校综合化发展的特点是:重点高校综合的多,本科院校综合的多,工科院校综合的多,师范院校综合的多。综合化的趋势都是文、理、工、管等兼而有之,但各有侧重。综合化的措施大都是以老专业为依托,尽力减少投资,提高办学效益。综合化的结果还带来两个显著的变化:一是办学层次的增加,一般本科院校都有培养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三个办学层次,改变了本科院校不培养专科生的局面。二是学校管理层次和幅度发生变化,一些规模较大的大学下设学院,系设专业,学校管理层次由院系调整后的院(校)和系二级,变为现在的大学、学院和系三级,并增加了许多新的专业。 我国高校发展史上两次重大专业设置变化的情况有所不同。第一次是由综合性、多科性变为单科性,这是学习前苏联而形成的,当然这样做比较符合当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第二次是由单科性变为多科性甚至综合性,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促进社涐的全面进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主要原则之一。我国高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而走综合化道路,是贯彻这一原则的具体体现,也是发挥高校为社会服务职能所要求的。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人才是多方面的,而地方所能办的高校有限,原来所设的专业有限,特别是经济营销、电子通讯、美术广告、公共关系、计算机、建筑工程、管理、文秘、财经会计暼专业人才,需求数远远大于所能培养数,因此地方综合大学、地方职业大学等都力所能及地增办培养这方面人才的一些新专业。值得一提的是有的地区仅有1所高校─—师专,该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各种人才需要师专培养一部分,这就是一些师专增办非师范专业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