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校园文化的主题 高校信息来源广、青年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这就使得校园文化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特点。武汉地区的校园文化,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途径和方式。江汉大学开展“读史明志”的专题活动,参加面达100%,写书评和上台演讲学生达90%,被全校50%以上的学生认为是“印象最深刻”的教育活动。物理系学生学习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后,自编自导自演了话剧《卡尔·马克思》;中文系学生自导自演的《雷雨》轰动江城;“爱家乡、爱祖国民歌赛”后,竟挖掘出当地民歌200余首;“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论辩大赛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生社团:校园文化的主体 据有关资料介绍,仅武汉地区19所高校就有各类文娱、体育、科技等社团组织近3000个,参加人数达10万人次。 武汉大学有各类社团60个,其中学生性社团20多个。华中理工大学的计算机协会组织700多人参加今年全国的“程序系统分析员等级考试”,致使计算机热在该校又起高潮。 丰富多彩、充满朝气的社团活动为广大学生课余活动和个人爱好提供了场所,成了大学生个性品质发展的舞台。因而也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活力,甚至成了校园文化的主体。虽然无人喝彩者有之,惨淡经营者有之,昙花一现自生自灭者也有之,但是各高校都在大力扶持和开发大学生社团。武大宣传部长刘华才说:“我们学校每年给学生社团派顾问、派老师,提供活动场所,并给20多种较好的刊物提供资助,使学生的第二课堂有声有色。” 科技活动:校园文化的主流 1992年华东化工学院的“超微粒磁粉制备技术”在中国大学生实用科技发明成果博览会上,卖出了200万的最高价,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一时间组织科技协会、科技展览、科技小发明、科技节、学术报告月等以科技活动为主流的校园文化活动蔚成风气。 华中理工大学最近开展了近一个月时间的首届“大学生科技十佳”评选活动,朱恒、陆涛、徐涛同学的科技作品在第3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周健鹰同学的科技作品“频相仪”已投入批量生产,钟志彬同学发明的“多功能活页”已正式获得专利。据各高校统计,理工科院校参加学校科技活动的学生层面达83.7%,综合性大学或以文科为主的大学参加科技活动的学生也达到50%以上。 塑造精神:校园文化的灵魂 虽然武汉地区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轰轰烈烈,但是,有识之士仍不难发现其潜在危机。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团委的王立说:“塑造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而现在校园精神却存在着严重危机。” 一些高教界人士具体分析说:一些大学生在人生价值观上陷入迷茫,出现了“经商下海族”、“享乐族”、“舞弊族”;恋爱的“高速度、短周期、低效率”也说明传统的婚恋观逐渐淡化;一切向“钱”看严重冲击着校园良好的精神氛围。因此,重塑校园精神成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难点、成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的。 1994年12月16日,湖北地区40多所高校的宣传部长、学工处长、团委书记就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塑造校园精神的诸多问题展开研讨。一个联络、组织和协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型研究团体——湖北省高校校园文化研究会也于当天成立。据悉,该团体是我国第一个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团体。它的成立,表明湖北高校塑造校园精神、繁荣校园文化将逐步进入理论指导下的科学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