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51年美国以斯坦福大学为中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以大学为依托的高科技开发区——斯坦福大学科学公园以来,许多国家都制定了有关政策,相继建立了很多类似的高科技开发区。关于它的称谓,世界各国使用不一,英美等国称之为科学公园或研究园;日本称之为研究开发产业复合体或科学技术园区;瑞典、比利时等国称之为“研究村”或工业园。也有人谓之科学工业综合体、科学技术综合体。关于它的意义和定义,目前人们的看法更是众说纷纭,各有所见。 斯坦基维茨认为科学公园是一个旨在为高技术公司(已经创办的和即将创办的)与研究和开发基地(大学)相结合提供条件的不动产开发机构①。斯坦福大学前副校长弗雷德里克·特曼认为这是一种“新型的技术专家社区,这种社区由使用高精尖技术的工业和对周围工业的创新能力极端敏感而力量雄厚的大学组成”②。 剑桥科学公园的规划者们认为,该科学公园的宗旨可归纳如下:1.将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相结合;2.提供良好的工作场所以鼓励和促进剑桥高技术工业的发展;3.通过私人引见、宣传大学作用的广告和座谈会、提出联合研究的课题等方式,便于科学公园的公司与剑桥大学各系之间建立广泛与多种的联系;4.促进剑桥科学公园各公司间进行充分的、多样化的接触③。 1986年在美国召开的首届国际科学公园学术讨论会上,与会者普遍认为科学公园应具备以下条件:那些已经存在或已经规划了一定区域和建筑并专门用于科学研究和发展研究的机构,同大学建立了联系或正在合作;这种大学和工业的合作研究能促进风险产业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能促进大学与工业间的技术转移和产品的商业化。这基本上代表了目前人们对科学公园的看法。 尽管人们对科学公园的称呼不同,对它的理解也不完全一致,然而许多国家都进行了建立科学公园的广泛实践,它们不仅积累了很多富有成效的经验,而且也留下了一些迂回前进的教训。为了促进我国高等学校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地投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加强高等学校的横向联系,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有必要对国外以大学为依托建立高科技开发区的经验、教训做一些分析和探讨,以便从中获取必要的借鉴。 一、国家重视,制定导向性质的科技政策和教育政策,是建立高科技开发区的基本前提 二十世纪以来爆发的电子科学技术和五十年代以来的电子计算机科学革命正在席卷整个世界,有人称之为“信息革命”、“知识革命”,也有人谓之“第三次浪潮”、“第四次产业革命”。这场以高科技为特征的革命对社会各个侧面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对生产实践领域和教育领域的影响尤其突出。它一方面使科学、技术、生产三者越来越趋向接近,形成循环加速;另一方面对以人才为产品的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了科技、人才(智力)、生产三者的联系。许多国家对此作出了积极的反应,他们或是制定新的与之相适应的科技政策、教育政策,或是成立一些领导机构、调查机关和协调机构,促进科技、教育、生产的结合。美国的国家科学基金会成立伊始,就积极支持大学与工业的合作,倡导建立所谓“积极的伙伴关系”,政府也为这种合作研究项目提供补助金。七十年代以来,美国联邦政府责成国家科学基金会把大学的研究方向和工业界的实际需要联系起来,国家科学基金会甚至直接出面组织了若干个大学——工业合作研究中心。中心通常由一所大学与6至12家私人公司组成。最初,政府每年为之提供资金20-30万美元,以后逐年递减,这可说是以大学为依托建立科技开发区的雏型。英国工党政府从六十年代末也开始积极要求大学同工业建立较为密切的关系。1982年11月2日设立“教育与工业或工商业联合奖”,鼓励大学与工业的合作。英国科学与工程研究委员会为了增进高等学校与工业、企业的联系,采取了三项特别措施:1.设立大学的研究院学生奖学金;2.设立继续教育奖学金;3.设立产业研究奖金。英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对此也发表了高见:“在历史上大学发挥两个作用,一是把积累起来的知识传给后一代和教他们如何思考,一是提出新思想,创立新学说。但以往大学不承担新思想、新发现的推广应用,高等学校发展横向联系就是使大学承担第三个作用,把大学里的新发现和新思想推广到社会上、商业上,使之成为整个社会的财富”④。早在1966年英国政府发表《多科技术学院和其他技术学院》白皮书,阐述了多科技术学院的目的是为了使高等学校能够同地方工商界密切合作。1985年英国政府又提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的绿皮书,特别强调高等学校的科研工作要与工业社会相联系。前苏联1982年5月13日颁布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发展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的决议;1987年又颁布了《苏联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针》,核心内容仍然是要求教育、生产、科学一体化,并把三者的相互关系向新的原则转化。日本1951年6月颁布《产业教育振兴法》,积极倡导产学合作;1982年4月文部省成立“研究协力室”,主管产学合作事项。1986年2月20日,法国总统密特朗在“面向现代社会”的讨论会上提出:“要继续努力打破科研机构、教学机构和工厂企业之间相互隔阂的局面,在一些地区建立起技术密集区”⑤。上述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有关的科技政策和教育政策、决议、法规,为科技、教育、生产的联合指明了发展方向,为以大学为依托的高科技技术开发区的建立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高等教育功能的转变是促进高科技开发区诞生的重要条件 古老的大学过去普遍都沉缅于学究气的迂腐教学或纯学术性质的学院式研究,离生产实践相距甚远,人们曰之“学术象牙塔”。近现代的大学逐渐由单纯的教学中心发展成为教学、科研两个中心。二十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战以后,人们的高等教育观发生了显著变化,对高等教育的功能有了新的、进一步的认识,特别是对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科研、生产三者结合的作用及历史必然性有了深刻的认识。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舒尔茨指出:“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源泉,其作用远远超过被看作实际价值的建筑物、设施、库存物资等物力资本”。高等教育尤其如此。他推算,美国农业生产的增长,只有20%是物质形态的投资引起的:其余80%主要是靠教育以及与教育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的作用⑥。美国康乃尔大学校长认为:大学与企业加强协作这一趋势,可以同十九世纪美国大学与政府在农业方面的合作媲美。那次大学与政府的合作,使美国变成世界粮仓。这次大学与企业在工程和尖端技术方面的合作,也将取得惊人的成就⑦。罗马尼亚科学院副院长克里斯多绅弗.I.西米奥内斯库认为,自七十年代以来,确立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与生产之间的新关系(联合体)都基于这样一种思想,即:由于教育反映了一个特定社会的哲学,并与其发展步调一致,由此教育必须提供社会动力,努力解决各阶段产生的问题。因而教育必须培养出各个领域的专家,他们将适合于进行创造、再生产和管理,以确保一个经济、文化、社会一政治制度的顺利运转,大学不仅要起到知识中心的作用,还要起到技术和经济指导的作用⑧。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德雷克·博克在1982年出版的《走出象牙塔》一书中谈到现代大学的社会职责时说,大学在社会中对于珍贵的知识、学术性资源处于近乎垄断的地位,日益多样化的现代社会对大学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美国大学应当在“继续完成它的教学和研究的基本使命的前题下,通过教学、科研和技术服务,来对各种各样的社会要求作出反映⑨”显然,当代的教育家、科学家、经济学家对高等教育的功能、作用有了全新的认识,对高校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教育、科技、生产三者的结合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证,为以高教为依托建立高新技术开发区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大学、企业、地方政府三方密切合作是开发区由可能变为现实的直接动因 以大学为依托的高新科技开发区一般是围绕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的,但是,它的问世同样离不开工业、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英国第一个以大学为依托的高科技开发区——剑桥科学公园设立在剑桥市,除了与剑桥大学密切相关外,剑桥郡政会和剑桥市政会的作用是很重要的。1971年,剑桥郡行政当局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指出:对剑桥来说,发展名副其实的以科学为基础的工业是合乎需要的也是恰逢其时的,因而应该鼓励在适当地点兴办这类工业。对剑桥生命攸关的剑桥大学的活力部分取决于它同外界的联系。并预见,在与剑桥地区现有企业可能建立起卓有成效的联系的那些地区,适当鼓励发展面向研究与开发的工业,肯定会获益匪浅⑩。同样,日本筑波大学科学城的建立与茨城县土浦市的巨大努力分不开。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三角研究区是由前州长卢瑟·H霍奇斯亲自设计、规划并创建的,该州几届政府一如既往地支持开发区的建设,才使这个后起之秀成为美国目前仅次于硅谷和波士顿128号公路高技术发展区的第三大高技术密集区(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