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迫切性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直接反映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培养人才素质、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主要形成于50年代初学习前苏联的“蓝本”。40多年来,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课程结构有所改革,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但就大的框架和体系而言,基本上仍然延续了50年代初的系统。然而,将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和中国的社会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革命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当21世纪的脚步声越来越逼近的时候,人们不仅要问,在世界变化越来越快的时代,用主要形成于半个世纪前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能否培养好适应新世纪需要的人才?因此,全世界许多国家都在研究和探讨面向21世纪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问题。我国要培养适应面向21世纪的人才,必须对高等学校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1.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当今国际上经济、政治都处在大变动的时期,不用说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国际关系、国际贸易等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要有很大变化;就是十年前编写出版的世界地理教材,不重新改编或修订也不能适应培养人才的需要。国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高等教育正在由国家统一计划招生、包培养、包分配转向学生交费上学、毕业后自主择业。这就必然要求我们要改革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以适应社会和学生的多样化选择。 2.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必须与科技发展相适应。从19世纪中叶到本世纪初,基本完成了从古典人文主义课程到现代科学课程的质的转变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成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因素。19世纪末物理学的三大发现揭开了现代物理学革命的序幕。20世纪上半叶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改变了人类的时空观,使人类的认识由宏观进入到微观,促进了现代物理学的巨大发展,并带动了现代自然科学各个学科的全面深入发展,蕴育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高潮和科技发展走向综合化的新趋势。本世纪中叶以来,以电子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分子生物学、系统科学、材料科学、空间科学等为代表的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不仅极大地加速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且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日益加剧,在继续分化的同时,新的综合化趋势越来越成为科学发展的主流。科学思维特征的支点,正在由“分析”向“综合”移动,寻求新的平衡。然而,我们现在高等教育中有些人才培养的模式、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以及有的思维方式,与这些变化不相适应。高等学校中学生必修的某些基础课程,如高等教学、普通物理、普通化学等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主要是建立在以经典物理学、微积分和道尔顿化学原子论为基础的科学结构和体系上的,很少反映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发展的巨大成就。科学在前进,课程却依旧。有人提出,现在高等教育的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着先进的科学前沿理论与陈旧的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的矛盾。这个看法,不无道理。现在的普通物理的课程体系不改革,就难以引入适当的相对论、量子力学的内容,至使非物理系的广大学生的物理基础和时空观仍停留在19世纪。现在的高等数学课程主要是微积分和一点常微分方程,缺乏现代的概率统计、离散数学、系统理论、非线性理论等。时至今日,相对论、量子力学、系统理论、非线性理论、量子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等本世纪建立的科学理论,已成为当代科学和高新技术发展不可缺少的理论基础。因此,改革教学内容和体系,实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现代化,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十分紧迫。 3.当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和进步,也要求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必须改革。二次大战以后,随着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愈来愈紧密,产、学、研结合日益密切,高等教育走向多样化、综合化、个性化和终身教育等立体发展的进程。现代教育思想,摈弃了把专业划分过窄、知识分割过细的观念,强调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素质教育;摈弃了单纯传授具体知识的观念,强调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摈弃了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双向教学,使学生学会学习,具有自我开拓和获得知识的能力等等。这些教育思想和方法的转变,必然要引起我们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仅从这几年国际上计算机多媒体应用于教育和教学的迅速发展来看,就有可能引起教育和教学的革命性改革。杨振宁先生曾指出,我国教学方法重演绎、推理,按部就班,严谨认真;而缺乏美国教育方法之所长,重归纳、分析和渗透、综合。若能将两者和谐地统一起来,将是一个有意义的突破。我们要按照现代的教育思想,在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才能培养出适应21世纪需要的人才。 4.从现代教学的实际情况看,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显得尤为迫切。近几年来,高校中普遍出现部分学生对学习普通物理、普通化学等基础课程不感兴趣、积极性不高的现象。有些学校的数学系、统计系、计算机系、地理系等不愿开设普通物理课程,不少学校的物理系不愿开设普通化学课等等。这主要原因是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陈旧,有的与中学重复很多,有的课程之间重复很多,有许多教学内容只讲静态的,分散的具体知识,缺乏动态的、发展的、整体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发展趋势等内容,不受这些学科的师生的欢迎。又如,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人说,21世纪是生物世纪。这吸引了很多优秀的、高智商的中学毕业生报考生物类专业。然而我们现行的生物类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不能令人满意,较多的是描述性的知识划分过细,比较陈旧的教学内容和体系,引起学生和家长的不满,言重者,有“误人子弟”的埋怨。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现代正处在新老教师交替的时期,在老一辈中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退离教学岗位之前,他们的经验对于改革是极为宝贵的。这些都说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迫切性。 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内涵 首先,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必须研究高等教育的目标。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总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50年代学习苏联,提出培养“科学家”、“工程师”,要求大学毕业就成为各行各业的专家。事实上即使在当时5年、6年学制下也是不可能达到的。改革开放15年来,我们在教育思想、教育目标上已经有了较大的改革和转变,但是,受原来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专业设置过窄,本科教育目标定得过专、过高等方面的弊端至今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我们现在要研究如何克服这些影响,本科阶段至多只能培养成专门人才的毛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要加强“通才教育”的成份,实行通才教育和适度的专才教育相结合,大力加强毕业生的适应性。必须拓宽基础,扩大知识面,在分析综合的杠杆上着重向综合的一头寻找新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