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与法国虽同为欧洲一体化的主要发动者,共同走过了40多年道路,但它们在对欧洲一体化目标的认识上始终存在较大分歧。自2000年5月12日德国外长菲舍尔发表著名的洪堡大学演讲以来,德法之间关于欧盟终极目标的大辩论至今方兴未艾。 2000年5月12日,德国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约施卡·菲舍尔在柏林洪堡大学发表了题为“从邦联到联邦——关于欧洲一体化目标的思考”的重要长篇讲演,堪称一篇欧洲联邦主义集大成之作。他在讲演中指出,由于欧盟在不远的将来扩大为25个甚至30个国家,对于将会面临的一系列棘手问题必须未雨绸缪,尽早提出根本的解决方案。他以“个人身份”提出的方案包括:一、未来的欧洲议会实行两院制,欧洲众议院议员由各国选民选出,欧洲参议院议员由成员国政府代表组成,众议院代表“公民的欧洲”,参议院则代表“民族国家的欧洲”;二、未来的欧盟政府有两种选择,一是类似欧盟首脑会议这种模式,即仍由各个成员国政府首脑组成,另一种则类似欧盟委员会模式,直接选出一名有很大权限的主席(即总统)作为领导人;三、成员国签订一项“宪法条约”,明确规定欧盟政府与成员国之间“主权的划分”,欧盟只拥有“核心主权”,其他则留给成员国政府,从而避免欧盟机构庞大、缺乏行动能力和因不透明等而产生的“民主赤字”(Demokratiedefizit,指欧盟民主程度低于各成员国、缺乏“合法性”)问题,这与菲舍尔本人1999年春在欧洲议会的演讲中提出制定一部“欧洲宪法”的建议是一致的。 菲舍尔强调这一切都“不意味着要取消民族国家”,具有各自文化和民主传统的民族国家作为最终的“联邦主体”将不可能被任何其他机构所替代。他声称,“联邦”(Federation)这个词尤其对许多英国人来说十分刺眼(因英国的主流观点是反对欧洲联邦),但他至今想不出其他更合适的词,并指出欧洲一体化创始人之一舒曼讲过“欧洲联邦”、欧盟委员会前主席德洛尔等讲过“民族国家的联邦”作为欧洲一体化的目标。 但真正对英国引起很大刺激的却是菲舍尔在演讲中再次提出的“不同速度的欧洲”。在他看来,欧盟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可分成两个或三个阶段,那些“愿意更紧密合作的国家”如欧元区11国以及加入申根协定的国家,可以在经济政策、共同移民和避难政策、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等领域继续向前走;这些成员国可签订一个新的“欧洲基本条约”作为未来欧洲“联邦宪法的核心”,并且成立一个强有力的议会、直接选出一名总统、成立一个政府,即具有未来“欧洲联邦”的一切要素,构成实现“政治一体化的先锋队和火车头”,成为欧盟的“引力中心”同时对其他成员国产生很大吸引力。他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是:任何成员国都不能被强迫向前走,但那些不愿尽快向前走的国家也不能阻碍其他愿意并能够尽快向前走的成员国的步伐。 德国总统约翰内斯·劳于2001年4月4日在欧洲议会也发表了一篇重要讲演,为菲舍尔的观点进行辩解并进一步加以阐发。他认为建立“民族国家的联邦”并不等于要建立一个欧洲“超级国家”和取消民族国家,而为“民族国家的联邦”制订一部宪法正是要把“民族国家所希望和应当保留的东西留下,把不希望保留的东西去掉”。他说,没有人想取消民族国家及其主权,因为它是使欧洲各国的多样性得以继续保留的保证。他坚决否定把“民族国家的联邦”称为“德国版的欧洲”这种说法。在他看来,制订这样一部宪法是要把欧盟作为“联邦”与其作为民族国家的成员国的主权划分明确规定下来,而不是建成中央集权的“单一国家”,这正是有助于保留民族国家。他甚至勾画了这部宪法的大致内容,认为它可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就是尼斯会议上通过的《欧洲基本权利宪章》的内容;第二部分是以“应有的明确性”划分出成员国与欧盟各自的权限即主权,从而把辅助性原则真正落实,避免权力过多集中到欧盟一级;第三部分则是论及欧盟未来的政治结构,称目前的欧洲议会可成为人民院,而部长理事会则可成为代表民族国家的“国家院”。 2001年4月底,德国总理施罗德以社民党主席的身份公布了党的“战略文件”,进一步肯定并发挥了上述两个讲话的内容。认为欧盟目前的机构在任务划分方面缺少“透明性、明确性和精密性”,他提出的具体主张是:一、把欧盟委员会改造成强有力的执行机构;二、赋予欧洲议会以更大的权限,尤其是预算制订权;三、现行的部长理事会应改造为“欧洲国家院”即欧洲议会第二院,相当于德国的联邦参议院。 菲舍尔的演讲“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欧洲各国首都迅速引起各式各样的反响,包括对他演讲动机以及时机的各种猜测。尤其是作为欧洲一体化另一架主要“发动机”的法国更要对此进行表态。法国总统希拉克在2000年5月19日法德首脑非正式会昭期间的讲话中,虽基本赞成“由民族国家组成的欧洲联邦”这个提法,但显然持某种保留态度;在5月30日关于欧盟外交与防务政策的原则讲话中虽再次肯定“联邦制”,但同时更强调民族国家具有“长久的意义”,认为不应当“以抽象的方式定义欧洲”。 法国政府的一些成员则明确表示其不同看法。尤其是以坚持“(各国)人民主权论”和“有各自祖国的欧洲”而著称、反对把国家主权上交并曾反对实行欧元的法国内政部长舍维内芒对菲舍尔讲话提出了尖刻批评,认为德国总想把它的联邦制模式强加给欧洲大陆,称德国“始终还在做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的迷梦”,还“没有完全从(希特勒)民族社会主义的历史中清醒过来”。这种过激言论又立刻遭到德国舆论的激烈反对。5月29日,他在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发表的采访中对产生误解表示歉意,称他本意是想说德国人“如此坚决地否定(希特勒的)民族社会主义,却连民族也一起否定了”。他肯定德国人首次明确承认民族国家在欧盟中的地位,但认为这还不够;他认为“民主与民族国家密不可分”,目前在欧盟范围内不可能有像各国国内那样的民主基础,欧洲各国人民之间并没有进行像在各国之内那样的充分讨论,在这种情况下成立欧洲联邦“就必然意味着背离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