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亚舞台上,印度和巴基斯坦无可争辩地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印巴关系的好坏从根本上决定了南亚安全环境的好坏。然而,国家理念的对立和印强巴弱的地区力量结构决定了巴基斯坦的国家安全始终都面临着来自印度的严重威胁(注:Agha Shahi,“Pakistan’sThreat Perception and Diplomatic Options”,in Pakistan’s Security and Foreign Policy( Lahore:Progressive Publishers, 1998),edited by Hamid H.Kizibash.)。结果,巴基斯坦对印度的一种本能的恐惧和对自身安全的忧虑一直支配着国家政治生活。显然,改变地区力量结构性失衡是巴基斯坦摆脱印度威胁的根本出路。但问题是,在仅凭自身力量的情况下,巴基斯坦根本无法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于是,唯一的可能性便是借助联盟(注:关于联盟的定义,国际关系理论界并没有统一的见解。本文采纳的是斯蒂芬·瓦尔特所下的定义,即联盟是指在两个或多个主权国家间的一种正式或非正式的安全合作关系。这一定义假设两个伙伴间做出某种程度的承诺和利益上的交换;中止或者对协议不讲信用将可能因此而遭受损失,即使可能有其他途径予以补尝。见Stephen M.Walt,The Origins of Alliances (New York: CornellUniversity Press,1987),p.1,n.1。)求安全。本文主要基于斯蒂芬·瓦尔特所提供的研究范式,指出巴基斯坦推行联盟外交有其客观必然性,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严重的缺陷。由于巴基斯坦缺乏抗衡印度所需的基本的物质条件,其实施联盟外交所必需的大战略环境也极为复杂。即使是在冷战时期,巴基斯坦不仅不能借助联盟的力量消除地区力量的不平衡状态,甚至不能有效地遏止战争和冲突的发生,其国家安全也就得不到有力的保障。冷战后在极为不利的大战略环境下,巴基斯坦转而主要依靠自助求安全,其核心是通过发展导弹核力量来维系地区战略均势,以保障自身安全。 一、对地区性大国联盟政策的理论思考 什么是联盟?联盟的动因是什么?联盟有效的条件有哪些?联盟能否带来稳定与安全?……国际政治理论界在回答这些问题时,有两种研究范式尤为普遍且影响巨大。其一,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研究范式是把联盟归入均势理论中加以考察。由于不把均势视为两个孤立间的均衡,而是见诸一个国家或国家联盟同另一个联盟之间的关系,联盟便自然成为实现均势的手段。著名国际政治理论家汉斯·摩根索在其名著《国家间政治》中指出:“联盟是在一个国际体系内起作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均势功能”。(注:汉斯·摩根索:《国际纵横策论——争强权,求和平》,卢明华、时殷弘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版,第238页。 )肯尼思·华尔兹则从力量分布入手阐释了联盟的本质在于求均势。他指出:“(与强大国家相比)处在第二位的国家,如果能自由选择的话,会加盟实力较弱的一方,因为正是力量强大的那一方对它们构成了威胁;至于较弱小的国家,相互理加信任,因而感到更加安全,当然有这样结果的前提是,如果它们所组成的联盟有足够的防御力量或遏制力量阻止对手发动攻击的话。”(注:Kenneth Waltz,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Reading,Mass.:Addison-Wesley,1979),pp.126—127.)因此,从均势理论分析,联盟的目的在于维持和改善相对权势地位,其基础是共同利益。 尽管权势是平衡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唯一的因素。确切地说,国家倾向于与那些构成最大威胁的国家联盟,或者是反对它。基于这种认识,斯蒂芬·瓦尔特提出了与上述传统均势理论不同的“威胁均衡理论”,认为“当一国安全受到威胁时,它可能试图增强自己的相对权势(例如增加防条费用),同时寻求与其他国家联盟。”(注: StephenM.Walt,The Origins of Alliances.)把联盟作为对威胁的反应意味着考察威胁的层次十分重要,为此瓦尔特列举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威胁(注:Walt,iibid.,p.22—26.): 第一,一国拥有的整体力量——如人口、工业和军事能力、技术力量——越大,对其他国家构成的潜在威胁也就越大; 第二,因为一国的投送能力与距离成反比,地理相近的国家比地理较远的国家构成的威胁要大; 第三,一国拥有的攻击性力量越大,其导致联盟的可能性越大; 第四,当一国被视为具有侵略倾向时,可能导致其他国家的联合反对。 通过比较可见,威胁均衡理论除了重视权势即瓦尔特所说的“整体力量”外,还十分重视地理因素、一国的攻击性力量和侵略倾向的作用。虽然不能说哪个因素的影响最大,但可以肯定的是,威胁越大,导致联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如果说均势理论有助于从历史的宏观的视野阐释世界性强国的联盟政策的话,威胁均衡理论则更加有助于解释地区性大国的联盟政策。通过对中东地区国家联盟政策的研究分析,瓦尔特从中归纳出国家寻求联盟的四大根源:第一,外部威胁是导致国际联盟的最经常的原因;第二,均势比搭便车更加普遍;第三,国家实行联盟不仅仅针对权势,而且还针对威胁。虽然超级大国选择联盟伙伴主要是为了在彼此间实现力量均衡,但地区性大国大多数对全球力量均势漠不关心。相反,它们通常是为了对付地区内其他国家的威胁而联盟;第四,尽管攻击能力和确切影响难以估算,但它们增强了其他国家联合进行反击的可能性(注:Walt,iibid.,p148.)。 根据上面的研究范式,国际社会主要存在两类有明显差异的联盟:一类是世界性大国,它们主要出于对权势的关注而选择联盟伙伴;一类是地区性国家,它们大多不关注全球均势,实行联盟政策的目的主要是应付来自区内其他大国的威胁(注:Walt,iibid.s,p.158—161.)。在一个日趋均势化的世界里,强大的被认为是非侵略性的区外大国自然成为联盟的最佳伙伴,因为它能够给自己提供更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