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今,美国的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理论研究在世界上独领风骚,经典著作、理论流派层出不穷。其中,汉斯·莫根索及其《国家间的政治》(1948年)、肯尼斯·华尔兹及其《国际政治理论》(1979年)、罗伯特·基欧汉及其《霸权之后》(1984年),分别代表着经典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亚力山大·温特及其《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1999年),至少在目前看来,则是20世纪90年代流行起来的重要理论学派——建构主义的主要代表。温特及其建构主义学说,正受到学术界的极大关注。 建构主义包括温特“特色”的建构主义学说,是一个比较新的东西,尚处于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之中。现在要对它进行比较全面的评价,可能为时尚早。笔者在阅读温特的著述特别是其新近出版的《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时,获得很多启示,也常常产生吃不透、把握不准的感觉。温特建构主义学说的主要矛头是对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直居主流地位的现实主义,特别是新现实主义。所以,本文将主要讨论温特的建构主义对现实主义的批评以及温特的建构主义同现实主义的关系。 国际政治变革的动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现实主义一直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主导范式”(dominant paradigm)。现实主义中的学派很多, 包括汉斯·莫根索等人代表的经典现实主义(classical realism )和肯尼斯·华尔兹等人代表的新现实主义(neorealism)。现实主义学者的思想并不完全一样,他们之间也有很多争论。但是,他们其中很多学者,特别是新现实主义者,在解释国际政治变革的时候,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即均从国际体系物质力量结构的变化来解释国际政治的变迁。 他们认为,国际体系的基本结构特征是无政府状态,国际体系结构主要表现为物质力量(特别是军事力量)的分布,国际体系中单位(主要是国家)力量对比的变化导致国际体系结构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国际体系的变迁。由于他们的推论基于无政府状态为国际体系不变的特征这个结论之上,所以他们所说的国际结构的变化主要是指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如两极到多极或者多极到两极的变迁,或出现一个过渡性的单极结构,但国际体系基本结构特征即无政府状态很难发生变化。肯尼斯·华尔兹对此问题的论述特别具有代表性(注:(美)肯尼斯·华尔兹著:《国际政治理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胡少华、王红缨译;Kenneth Waltz,“Structural Realism after the ColdWar,”International Security,Summer 2000,Vol.25,No.1,pp.5-41.)。罗伯特·吉尔平也是从“权力的国际分配发生了深刻的变动”来解释国际政治变革的(注:(美)罗伯特·吉尔平著:《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武军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页。)。 现实主义者一般认为,国际政治变革的动力是力量对比的变化,或者叫作势力均衡(balance of powers)。战争, 主要是所谓的“霸权战争”,常常是变革的手段或变革的“主要机制”。但是,和平变革亦非不可能(注:《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第15页。)。实际上,现实主义者所说的国际政治的变革,指的是国际体系或者国际秩序自身平衡或动态平衡,不是国际体系或国际秩序本身的变革(注:E.H.Carr,Twenty Years'Crisis,1919-1939,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International Relations(London:Macmillan,1951);《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第8页。)。 由于他们认为国际体系基本结构特征即无政府状态很难发生变化,所以他们所说的变化实际上指的是国际体系内部力量对比的变化,而没有解释国际体系本身的变化。针对新现实主义所说的国际政治结构变化只是物质力量分配的变化,温特评论说:“这种变化可能影响互动,但是不能影响无政府逻辑”(注:(美)亚历山大·温特著:《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秦亚青译,第398页。)。 由于这个原因,在分析国际政治性质的时候,现实主义者一般都认为,千百年来,国际政治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表现出相当大的连续性。华尔兹在书中写道:“国际政治的实质还是经久未变,国际政治的类型一现再现,世界政治的事件无休止地重复发生。盛行于世界的国际关系在类型或质的方面很少发生急剧变化。相反,这些关系看来将令人沮丧地持续下去;只要相互对抗的各国行为单元无一能把无政府的国际政治天地变成等级制的国际政治世界,这种持续就将继续下去。国际政治的无政府状态这种经久不衰的特点,是千百年来国际生活的性质一直有显著的相似的原因。这是一种广得赞许的观点。(注:《国际政治理论》,第75—76页。)”吉尔平也说:“我们的立场以这样的假说为基础,即国际关系的基本性质历经数千年一直也没有发生变化。国际关系仍然是在无政府状态下的独立行为者之间争取财富和权力的循环斗争。(注:《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第7页。 )”从一定意义上说,这种分析国际政治变革的角度是“静态”的,国际政治的历史是循环反复的,正如霸权周期学说所描述的。 温特的建构主义这只“箭”所对准的目标主要是现实主义,尤其是华尔兹的新现实主义或结构现实主义(注:Dale C.Copeland,“ TheConstructivist Challenge to the Structural Realism,”International Security,Fall 2000,Vol.25,No.2,pp.187-212.)。他把观念结构引入国际关系分析之中,并解释国际政治的变革。温特对国际政治变革的解释似乎比现实主义者要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