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考世界面临的问题时,也需要目光超越传统的国际关系、地缘政治乃至意识形态的观念。新课题呼唤着新的眼光和新的理论。”(注:资中筠:《冷眼向洋——百年沉浮启示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版,“绪论”,第27页。)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西方女权主义国际政治理论作为一支新的力量逐渐引起了越来越多国际政治研究者的兴趣。从王逸舟先生在《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1998)中向我国国际政治研究领域引入女权主义国际政治理论起,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开始涌现出来。(注:例如,石斌在《美国研究》上发表了《对国际关系的一种女性主义诠释——评〈国际关系中的社会性别〉》(1998年第4期),江洋、王义桅在《复旦学报》上发表了《全球化进程中的妇女问题》(1998年第5期),胡传荣在《世界经济与政治》上发表了《社会性别视角的显现——女性主义对国际政治学的介入和改造》(1999年第5期)和《开放的空间——女性主义国际政治理论中的共情合作》(2000年第6期),以及张立平在《国际论坛》上发表了《国际关系中的性别问题——战争与和平的思考》(1999年第5期)。) 通过总结西方女权主义国际政治理论的现有成果,本文尝试着透过社会性别这一分析视角,审视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中的权力(power)概念。 一 作为分析方法的“社会性别” 社会性别(gender)是一个与性别(sex)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概念。性别是指男性和女性在生理上的差别;社会性别则是指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它是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综合产物。“社会性别”概念体现了自然的男性、女性与社会的男子、妇女之间的关系。社会性别在强调妇女和男子的社会性的同时,动摇了男尊女卑存在的生物学基础,为实现男女平等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 作为个体,每一个男子、每一个妇女都是不一样的;但作为群体,男子和妇女又都分别具有其共性。男性特征(masculinity)和女性特征(femininity)是对于男子和妇女的群体特征(共性)的极端的表述,两者构成并且衍生出一系列二元对立关系。例如,前者往往与公共领域、积极的、理性的、果断的、暴力、独立、支配和统治等特性相联系,后者则常与私人领域、消极的、重情感的、优柔寡断的、和平、依赖、被支配和被统治等特性相联系。男性特征和女性特征的划分反映了西方文化(注:事实上,这种二元对立模式绝不仅存在于西方文化中,中国文化中的阴阳分类也是这种二元对立模式的体现。)中所具有的二元对立关系,两者并不总是与现实中的男子或妇女一一对应。 因此,社会性别又可以被分解为两对二元对立关系:男子/妇女、男性特征/女性特征。男子/妇女是以生物学为基础、社会建构的男子和妇女的整体。例如,妇女中既包括如撒切尔夫人、梅厄夫人这样被认为是“铁妇女”、具备男性特征的妇女,也包括如玛丽·鲁滨逊这样被认为具有女性特征的妇女。使用妇女/男子这对范畴可以反映出妇女作为群体在国际政治现实中所处的不平等地位,其中包括这样的事实:尽管到20世纪90年代,妇女在参与权力和决策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仍然远远没有达到男女平等参与的水平;即便是那些进入决策走廊的妇女,也深受男子/妇女和男性特征/女性特征二元对立关系的影响;妇女对国际政治经济的贡献,她们在战争和冲突中、在生态和环境退化中都是最主要受害者的事实,长期以来一直为传统国际政治所忽视。男性特征/女性特征则可以与自然的男性和女性分离开来,正如撒切尔夫人、梅厄夫人被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具备男性特征,而圣雄甘地被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女性特征。这样,男性特征/女性特征就成为一种“隐喻”,可以被用来独立地分析国际政治。同时,男子/妇女、男性特征/女性特征这两对关系之间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作为群体的男子与男性特征的联系较多,而妇女与女性特征的联系较多。促进男女平等也始终是社会性别分析的主要目标之一。 将社会性别视角运用到国际政治分析中,可以揭示在国际政治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和国际政治现实中所存在的问题——将一种性别的人(男子)和一种社会性别特征(男性特征)置于统治地位,而将另一种性别的人(妇女)和另一种社会性别特征(女性特征)置于被统治地位。(注:需要强调的是,男子与妇女之间的关系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男性特征和女性特征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也因时间、地点、国家的不同而不尽相同。社会性别分析的目的在于揭示国际政治所存在的男子/妇女、男性特征/女性特征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并致力于改变这种状况,而不是将所有的男性和女性都看成一样的,更不是将所有的男子都看成是具有暴力倾向、处于支配地位的人。寻着历史的轨迹可以看到,事实上只是少数男子统治着多数其他男子和几乎所有的妇女,因此在这些男子身上体现出来的实际上是一种“霸权的男性特征”。另外,使用社会性别分析并非要、也不可能取代从阶级、民族和国家等方面对国际政治所进行的分析,而是为已有的分析增加一个新的视角。本文在提出“社会性别”是“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综合产物”的同时,已然承认了阶级、民族和国家等视角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