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迅速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尤其是打破时空限制的电子媒介,把被文字分散的世界重新聚合,这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全球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任何国家、民族都不可能处于封闭状态,而必须以开放姿态面对媒体全球化的挑战。特别是因特网的迅速发展使新兴的“网络媒体”正以其远远超过其他媒体的速度蓬勃兴起,影响力与日俱增。媒体全球化不仅影响到国内政治的对话方式,而且也冲击到国际政治的诸多层面,它必然给外交带来诸多影响。在新世纪之初审视媒体对外交的影响,对我们以积极的姿态应对未来的挑战是不无裨益的。 一、传播技术推动外交的发展 外交和军事一样,同样担负着维护国家利益的使命,但是,外交的武器不是枪弹,而是语言文字。外交人员一是靠文章来打“笔墨官司”,二是“唇枪舌剑”进行谈判。作为承载语言文字的传播技术则是外交的重要工具。 回顾历史,外交的发展无不与特定的传播技术相关。每一次新的传播手段的兴起,都会成为外交变化的重要推手。语言的产生,使人类摆脱了动物的信号传播藩篱,语言作为交往的工具,它伸展到哪里,就会把思想和观念带到哪里。文字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语言传播易于变形和丢失的弊端。印刷术的发明打破了少数人对知识的垄断和在传播上的特权,促使了人类传播史上真正意义的媒体——报纸的诞生。作为国家外交的辅助工具,报纸成为政治传播的重要手段。各国利用报纸刊载国家的外交声明,发布国家的外交政策阐明国家的主张立场,释疑公众的误解问题。使一国的态度和立场能为更多的人所了解,也使国家之间的沟通和交往变得更加开放。 电通信的成功,增进了人类交往中的“接近感”。电报的发明,海底电缆的敷设,建立了全球性的远距离通信。电话的出现,更使人的“语言”得到延伸,使外交联络的时空限制大大缩减。在此之前,各国政府只能依赖驻外使节代表本国政府并传递驻在国国情信息。而今,首脑之间的热线使得各国外交变得更直接、更迅捷。电子传播导致了广播电视的横空出世,彻底突破了印刷传播的时空局限,开辟了一条便捷、高速的空中通道。国际广播电视,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成为国家政治和外交的服务工具。各国政府都十分看中这种传播媒介,把它视作贯彻政治意图、争取国际舆论的有效手段。1927年,荷兰为维护其殖民统治,开始用荷兰语向其遥远的海外殖民地东印度等地进行广播。不久,德国、法国、英国和日本也相继向其海外领地广播,以加强同海外侨民的联系,为他们在殖民地的代理人、军人、商人服务。二战期间,核心国和同盟国利用对外广播发起空中电波战,以数十种语言向世界宣传自己的对外政策,瓦解敌方,争取民众的支持,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冷战期间,东西两大阵营利用国际广播展开舆论战、宣传战。美国建立了三个可以穿透“铁幕”的国际广播电台:针对东欧的自由欧洲电台、针对苏联的自由电台和位于东德的西柏林境内的美国阵线电台,(注:赵水福:《国际广播探析》[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7年版,第61页。)对社会主义国家宣传美国的内外政策及其对世界的特殊使命。苏联也利用莫斯科电台对西方国家开展宣传。这种外交手段被称作公共外交。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的坍塌,也被视为西方公共外交的巨大胜利。 80年代,伴随着卫星电视的普及,跨国传播改变了人们的疆域观念。微电子技术使得空间“贬值”,时间“升值”,一国发生的事情能穿越距离,让不同国家的人们感到“在场”,并引发广泛的国际舆论,从而成为世界性的大事。由于卫星电视没有国界之分,因而被越来越多地当作了一种外交手段而加以利用,越来越多的国家利用这一新型传播媒介向外推行自己的政治立场、政策、观点及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以更为有效地进行对外政治宣传,树立和推广本国的形象,从而产生了所谓的“电视外交”。而国际卫星电视也成了西方国家“推广外交政策的最宝贵工具”。 近年来,网络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政治传播力量正在世界政治舞台上悄然崛起,网络技术的运用使外交领域发生深刻的变革,传统外交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拓展。对外事务不再是少数精英们的专利,而是日益为各地区、各非政府组织、商业团体和跨国公司所分享。传媒也不再单纯地以“场外报道”的方式与外交发生联系,而是变成了外交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外交是一个流程,不断地施影响于世界,也不断地接受世界的影响,主动与被动,发出与反馈,在不断地循环变化,因此在整个流程中,对信息就特别倚重。”(注:杨伟芬:《渗透与互动:广播电视与国际关系》[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23页。)正因为此,因特网因其无限制性、自由性、多向性和交互性,能方便、快捷的传递反馈信息而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 作为媒体全球化核心的网络传播,使外交手段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化,它的驱动器是速度、机动、影响和效率。在外交领域里,这种动力学效应的新变化随处可见,极其活跃。它带来了外交的新形式。除了传统的政府间外交之外,还加强了公共外交,导出了平民外交,孕育着虚拟外交。 媒体的全球化似乎引起聚焦点从实力政治到形象政治的转移,公共外交在对外政策的产生上更强调了这个重要性。公共外交的目的是告知和影响国外公众,加强国外公众对本国外交政策的理解,拓宽本国与国外公众的对话,以促进本国的国家利益。媒体全球化时代使公共外交的功能大有用武之地。 与官方行使的公共外交相对,平民外交是个自下而上的过程。外交不再局限于外交部和外交官,公众、非政府组织、公司、甚至个人都有能力深深地影响国际事务。今天,人们在起居室里,放上一部便携式电脑,就可以通过从未想象过的方式推动政治和经济的变化。墨西哥的反政府武装“萨帕塔游击队”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了自己的主页和讨论区,在不经许可的情况下进入世界成千上万个家庭,宣传他们的政治观点和价值取向,博取人们的同情和支持。这种“萨帕塔效应”在外交界引起了极为广泛的震荡。(注:A.S.Fatemi:MEDIA,DIPLOMACY AND POLITICAL ECONOMY http://www.fatem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