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权问题是政治学理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主权这一概念被引申作为国家存在与否的最高象征,则是对国家权力的一种高度抽象。通常认同的主权理念认为,主权是一种绝对的、抽象的、永恒的标示着一个国家对内最高对外独立的排它性权力,因而主权既是一个国家是否确实存在的标志,也是一个国家是否享有独立自主地位的标志。随着国际一体化进程的展开与深入,人们对国家主权观念的认识出现了新的变化与发展,尤其是传统主权观念所认为的主权绝对化的原则受到了质疑。在国际关系日趋相互依存的现时代,我们有必要以批判的眼光对国家主权理论进行重新的疏理与辨析。面对现实的挑战重新审视国家主权理论,充分认识国家主权的变化与发展趋势,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战略选择实有裨益。 一、国家主权理论面临的挑战 (一)国家主权理论的演变与定位 主权概念源于西方,其原初的含义是指一个国家内的最高统治权。我们可在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中找到主权概念的雏形。但第一个系统阐述主权理论的是法国学者让·布丹,他提出主权是一个国家不可分割的、至高无上的、统一持久的、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权力。继布丹之后,荷兰法学家格老秀斯将国家主权观念延展至国际社会,着重从国际法学角度突出了主权的对外性质。 在历史的维度上,国家主权是近代欧洲“君权”对抗“教权”的产物,或者说它曾是弱权反对强权的产物。主权范畴的提出与普遍被接受,表明民族国家的兴起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但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绝对主权理论、主权平等原则成了西方列强向海外扩张的障碍,于是“主权消亡论”、“主权过时论”应运而生。20世纪,国际发展形成一体化趋势,新的国际关系行为体大量涌现,各种新的弱化国家主权的学说在西方理论界又成为一种重要的趋向。 主权这一范畴源起于一个国家最高统治权的形成,外延于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对外事务处理的最高独立权的确立。从本质上来说,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独立自主地拥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力。在权力象征的层面上,它体现为一个国家的最高的统治权;在权力运作的层面上,它体现为一个国家所独立享有的统辖权和治理权。因而,在理论的定位上主权是一个既抽象又具体、既绝对又相对、既最高又可分层、既永恒又非永恒的范畴。无论在国际法还是国际关系的实践中,对国家主权的理解都应该是辩证的。 国家主权原则的辩证性体现在主权和主权者、主权的国际平等和国际制约的统一中。从主权和主权者的统一角度看,主权在现实中的运作是由主权的承担者即主权者来完成的。一个民族国家只能由一个最高权威来体现其主权,如果介入另一个最高权威,那就意味着主权的丧失。在这一意义上,主权是抽象的、不可分割的、不能共享的。事实上,主权赋予了主权者具体的管辖权和治理权。随着一个国家的国体与政体的变革,承担主权的主权者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着,从君主主权到议会主权,再从议会主权到人民主权,主权随着主权者的变革而不断出现新的历史内涵。主权与主权者的辩证统一,使主权的运作得以实现。 再从主权的国际平等和国际制约的统一角度看,主权的国际平等表明:国家不管领土大小、人口多少、经济贫富、军事强弱在性质上均无二致。可事实上:“现实的世界政治中没有一样东西的分配是完全平等的……现实政治仍然是按照实力确定地位和发言权的,主权在强权政治面前经常要打折扣。”[1]换言之,由于国家之间的实际能力、有效权力存在着悬殊的差异,体系层次上国家主权的同质性受到单元层次上国家主权的差异性的冲击。主权这种在实质上的不平等产生了国际制约的必要性。主权原则虽是国际秩序运作的基础,但国家主权需要通过国际法、国际惯例、国际制度、国际机制、国际均衡等保持其合理的存在与发展。 冷战结束后,国家主权实践的国际环境进一步改变,以国家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转向以国际体系为轴心的世界政治体系对国家主权理论正在形成新的挑战。 (二)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挑战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的全球化促成着世界经济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各国在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开放性、渗透性的“共变关系”,这种趋向全球化的“共变关系”与国家主权原有的排他性、专属性发生了冲突。美国学者威廉·奥尔森概括道:“主权国家体系把人们分成一个个作茧自缚的政治实体,而经济生活的繁荣却需要人们尽量交流商品和投资。这一直是主权国家体系一个带根本性的难题。”[2] 国家作为国际关系中的主要行为者,其本质的属性就是绝对地拥有主权,但这种绝对性正面临着挑战。在自然经济时代,领土范围限制着国家的行为,这样土地的界限就成为了主权的界限。在工业经济时代,土地对经济活动的限制作用日趋下降,货币、技术、信息等因素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并且超越民族国家之上的国际经济机制、国际协调机制的广泛建立使得民族国家自主决定经济活动的空间日益缩小。从而“主权正在消融。国家难以发挥其传统的功能。全球性因素日渐损害政府做出的所有决定。由于人们强调对地方的忠诚,但却希望共同分享全球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认同模式变得更加复杂。”[3]目前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浪潮使主权的神圣性大打折扣,国家主权的相对化越来越强,“主权再也不像过去一样是无可争辩的基本价值”[4]。 (三)非国家行为体的发展对国家主权的挑战 非国家行为体是指国家以外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并在全球或地区范围产生影响的实体。20世纪以来,随着国际交流的加深与国际关系的多向拓展,非国家行为体的发展日益迅速和多元。一是种类趋多,除了一战后的“国际联盟”和二战后的“联合国”这两个世界性国际组织外,目前已形成了众多的世界性政治运动、世界性政党、世界性宗教以及跨国公司等各类国际组织;二是数量急增,进入90年代后全球国际组织已增至近5000多个[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