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俄罗斯逐渐融入不断扩大的欧洲共同体,以巩固幅员辽阔的欧亚大陆的稳定,乃是任何一项美国长期战略都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该目标的追求需要的是耐心和战略上的持之以恒。在通往目标的道路上没有可以攀缘的捷径。必须创造一种地缘战略环境,以使俄国人相信:成为一个密切参与欧洲共同体的真正的民主国家和后帝国时代的欧洲民族国家,符合俄罗斯自身最根本的利益。 在欧亚大陆诸主要实体(欧盟、俄罗斯、中国和日本)当中,只有欧盟和日本可以说完全认识到了国际稳定与否对他们有着根本的利害关系。中国和俄罗斯的情况则不那么明确,他们仍然热衷于对全球权力的分配进行或多或少大刀阔斧的改变。但是,中国和俄罗斯同时又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看到了与西方合作对他们有利的一面。中国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她在经济上取得了成功;而俄罗斯之所以如此却恰恰因为其在经济方面的失败。中国靠引进外资而繁荣;俄罗斯则担心来自其南方及东方近邻的潜在威胁,并且感到其核威力的削弱。中国踌躇满志;而俄罗斯则充满自我意识。 因此,俄罗斯和中国都有可能接受旨在使他们融入国际合作架构的战略。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处理好两个欧亚大陆权力三角关系,并且最终使之直接连接起来:其中一个三角包括美国、欧盟和俄罗斯;另一个则涵盖美国、日本和中国(注:参见布热津斯基:“如何与中国相处”,《战略与管理》,2000年,第3期;“欧洲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战略与管理》,2000年,第5期。)。要想实现连接,关键是与俄罗斯进行建设性的接触。 诚然,美国不可能、欧洲更不可能单枪匹马地诱使或者改造俄罗斯。正如20世纪初叶奥托曼帝国的崩溃和现代土耳其的崛起那样,俄罗斯的觉悟必须是自发的。不过,美国和欧洲所能做的,是帮助营造为实现理想的变革所需的既适宜又带强制性的环境。为此,尽管有理由在近期对俄罗斯现任政治领导层的世界观持悲观态度,但是,从长远看则应该保持乐观的态度。 一、历史背景 一个民主的、以欧洲为重点的、后帝国时代的俄罗斯民族国家的出现,将为以下两个目前困扰着有政治头脑的俄罗斯人的问题提供具有历史意义,并且在战略上起着稳定作用的答案,这两个问题即:俄罗斯是什么?俄罗斯在哪里?这两个问题是在社会濒临灭顶之灾、地缘政治异常脆弱的背景下提出的。 我们决不能低估共产主义长达70年的统治给俄罗斯人民带来的影响。俄罗斯的现状,既不能以从西方资金流入中受益匪浅的莫斯科或者圣彼得堡表面的金碧辉煌、亦不能以俄国增长率偶尔出现的波动来衡量。令人痛苦的事实是,共产主义的实验留给俄罗斯人民的是荒废的农业、缓慢的发展并且在许多地方相当落后的社会基础设施、日益面临非工业化冲击的落后的经济、被毁坏的环境和从人口统计的角度看濒临险境的人口状况。 要想确切地测算这份遗产全部的影响有多大是不可能的。这些影响是巨大的、持久的。俄罗斯目前的危机与具有五百年历史的俄罗斯帝国的崩溃有着相似之处,俄罗斯帝国在苏联时代扩张成为版图更加辽阔的共产主义的帝国。国内危机威胁着俄国人民的幸福安宁;帝国的瓦解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构成潜在的挑战,同时也使俄罗斯的政治精英感到困惑、诱惑和挫折,数十年来,这群精英不仅在教义上麻木不仁,而且时常遭到致命的清洗(注:西方很少有人真正认识到斯大林对社会精英清洗的范围有多大。苏联的档案里有一条令人毛骨悚然的例子:内务人民委员部莫斯科总部规定过立即逮捕和枪决的人数指标。莫斯科1937年秋的指标是5000人,列宁格勒4000人,符拉迪沃斯托克2000人,斯维尔德洛夫4000人,等等。后来,内务人民委员部的一些地区办公室竟打报告要求增加他们的指标!)。这群精英对于俄罗斯的全球地位带来的特权和满足感已习以为常,而今天,这样一种地位已经丧失了坚实的基础。过去的10年非但没有消除反而加剧了这些挑战。俄罗斯的相对开放使俄国人民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条件与西欧邻国的条件的确存在着天壤之别。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人口众多的近邻中国形势之好也令俄国望尘莫及,这使俄国人平添了一层焦虑。最后,对于一个长期以来习惯于把自己看成美国的头号对手的国家来说,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左右、印度的大约一半并略低于巴西,这一事实想起来的确令人难堪。 中国去年引进430多亿的外国直接投资(从而使1992-1999年的投资总额达到约3500亿美元),面积小得多的波兰仅在1999年就获得了8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而俄罗斯在同期仅从国外直接引进二、三十亿美元(1992-1999年总额仅为117亿美元)的投资,这些消息肯定也使知情的俄国人感到不安。外国投资减少的部分原因在于俄罗斯的国际经济形象恶劣。在1999年度的《世界竞争力报告》中,在被调查的59个国家中俄罗斯排位倒数第一(中国排在第32位,津巴布韦第57位,乌克兰第58位)。在对99个国家的腐败情况进行的一项比较评估中,俄罗斯排位第82(在亚美尼亚之后)。 过去10年里,俄罗斯没有进行过由国内斥资的重大投资,仅此一项就非常说明问题。到1997年,对生产部门的总资本投资额已经跌至1990年水平的大约17%,直到最近才略有回升。此外,据估计在今后25年里,大约需要25万亿美元才能更新俄罗斯比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平均落后3倍的工业基础设施。的确,即便经济以每年5%的速度持续增长,到2015年俄罗斯仍然仅占全球GDP的2%左右。相比之下,美国和欧盟共占约40~50%,日本和中国共占25%左右。俄罗斯与其西方邻国之间在技术创新和经济竞争力方面的质的差距可能会拉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