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注:本文在此将国际政治视为兼有“国家间政治”和“世界政治”之意。关于这两种意涵,参阅王逸舟:《当代国际政治析论》引言部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的发生和发展依赖人类征服自然从而驾驭自身的能力的增强,当人类处于生产生活水平极为低下的年代,自身拘囿于自然环境的相互隔离,是无所谓政治交流(注:刘德厚先生认为,人类出现后即有政治现象的存在,他指出:“人类的政治生活同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一样,都是生存所必须的基本条件。也就是说,政治与人类的生存活动有关。它始源于人类社会的初始阶段,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始终。”《重视对“广义政治”理论的研究》,《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年第2期。)和沟通的。 只有当人类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形成了以国家形态为首要标志的制度体系和相应的文化系统,国际政治的发生才有可能。但是,民族国家的形成并不意味着国际政治的自发发生,全球意义上的国际政治则更是一个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是,只有相应的技术发明克服了地域上的阻隔,才能有各国对彼此自然地理、人文背景的了解,才能有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交往(这种交往可能是和平的,也可能是暴力的)。“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险时才开始。在这以前,只有各民族的相对平等的历史,而没有一部统一的历史。”(注: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3页。)可见, 真正的世界历史是伴随着人类掌握了航海的知识及技术之后才发生和发展的,在此之前的人类历史总是受限于一定范围内,并未获得全球性的意义,国际政治同样也是如此,因此,国际政治的发生是以科技的突破为原动力的。科技进步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具有时代性,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现代意义上的国际政治是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二者之间基本上是一种正相关关系,而且正呈现出日益强劲之势。 狭义的技术以器材、器械为自己的物质基础,以技术原理、技术资料等等为非物质表现形态。从表面上看,技术似乎只是一种为达到人类特定目的而出现和发展起来的辅助手段或工具体系,在本质上它是中性的,但现实情况表明,这不足以解释技术对现代生活带来的巨大冲击和深刻影响。事实上,技术的发展与整体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因而深深地带有特定的文化烙印。技术已成为一种负载价值的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的手段,技术中性论已被现代生活的现实情况所否定。技术价值论表明,技术是伦理、政治与文化的集合体,它用自身的特质无时无刻不蕴含和体现着人类的各种物质的和精神的深刻意义。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技术不仅体现了技术判断,而且也体现了更广泛的社会价值和那些设计和使用它的人的各种利益。正如斯塔迪梅尔所言:“……脱离了它的人类背景,技术就不可能得到完整意义上的理解。人类社会并不是一个装着文化上中性的人造物的包裹,那些设计、接收和维持技术的人的价值与世界观、聪明与愚蠢、倾向与既得利益必将体现在技术的身上。”(注:转引自高亮华《人文主义视野中的技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4—15页。)正因为技术具有伦理、政治与文化价值的可承载性,故而技术的影响就不仅表现在器物层面上,而且也深入精神文化的底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促成意识形态的演变。因此技术因素是全方位地渗透入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所有领域中发生作用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发展,马克思早在一百四十多年前就指出的“世界市场”在今天使全球变成了“地球村”,技术因为与世界市场的深刻联动而在前所未有的深广度上影响着各国各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 对于一国而言,技术愈益承担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任,也是实现社会平等、公正、效益的重要基础。领导人对技术的偏好给国内形势带来新的因素和新的变化,并在更广泛的社会范围内导致了政治生活的变迁。就国际而言,世界正处于“第三次浪潮”到来以及“后工业社会”臻于成型的时期(注: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三联书店1984年版;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新学科新领域迅速增多,电子工业、宇航工业、海洋工程、遗传工程成为新兴的关键部门,技术的突破迅速地改变着各国的面貌,进而影响其相互间的关系,导致世界政治图景的变化。 具体而言,技术对国际政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技术优势形成的国力优势日益突出,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传统的地理环境、人文传统等的优势地位日益衰颓,从而影响各国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角色。技术的进步对经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关键性技术的突破往往使经济生活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并迅速改变各国的综合国力,使力量对比向占技术优势的国家发生有利的倾斜。从人类对技术发明具有几乎无限的潜力这一角度看,技术对各国的经济发展(进而渐蔓到整个社会发展)同样具有几乎无限的影响。相较于技术的这种影响力及其前景而言,传统国家的地理环境、人文背景等优势地位日益下降,当今的竞争已不再由传统的人口等方面的因素来主导,而是由高科技来主导。在冷兵器时代,人口、国土以及历史传统等等因素无一例外是任何一个强国所必备。可是在今天,相较于科技发明创造、新兴技术产业、人才培养和教育而言,其传统优势地位已难以为继。以新科技革命所催生的“新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最为强劲的推动力,尽管“新经济”还面临许多的未定因素,但它给世界的巨大影响是确凿无疑的。因此,对传统的古文明大国如中国、印度等而言,其庞大的人口、辽阔的疆域在国力竞争中已不再是决定性的因素,只有在高科技领域寻求突破,将人口和国土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才是最根本的出路,否则在某种意义上会变成沉重的包袱。与此相对,许多新兴国家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也是与它们抓住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转移的机遇分不开的。可见,国际政治秩序的变化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各国间技术优劣的对比情况。当今世界各国纷纷制定科技兴国计划,大力开发人力资源便是为了迅速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获得某些技术领域的比较优势从而在世界强国之林中踞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