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53(2001)05-0054-04 拙文《谁是我国近代介绍西方哲学的第一人》(载《东岳论丛》2000年第4期)对王韬和格致书院在介绍和传播西方哲学方面所做的工作略有所述,兹就笔者查阅有关资料所见,再做一些补充。 一、拙文说,王韬除写有《英人培根》一文外,似无更多论述西方哲学的作品。诚然,我们迄今未发现王氏有论西方哲学的其它专文或专书。但是,笔者从前时所阅资料看到,王韬在其晚年刊印的《西学辑存》中不仅也谈到培根,而且述及自希腊至近代的若干哲学家。《西学辑存》,光绪庚寅(1890)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共一函,书凡六种:《西学图说》、《西学原始考》、《泰西著述考》(以上三种为王韬自撰),《西国天学源流》、《重学浅说》及《华英通商事略》(此三种系英人伟烈亚力口述,王韬笔译)。《辑存》初刻于光绪庚寅年(1890),但据王氏《自序》称,《辑存》所收诸书“皆昔年在沪上所得,自志耳闻,……久储敝箧”,故其成书当在19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王韬“槖笔沪上”,即在上海做书局编辑之际,就时间说,要早于70年代初写的《英人培根》一文。 《辑存》诸书中,对我们来说,比较重要的是《西学原始考》和《西国天学源流》。前者可说是一本编年体的西方科学简史,后者则是西方天文学沿革述略。两书提及的西方哲学家有古希腊、罗马时代的泰利士、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萨戈拉、毕达戈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斯多葛学派和欧利根;中世纪哲学中仅提及罗吉尔·培根及其《大著作》(Opus Maius);近代哲学家则有英国的弗朗西斯·培根和法国的笛卡儿。这些哲学家是作为科学史上的人物被提及的,一般只述其科学发现和科学学说,而未言其哲学思想。例如,对泰利士,说他是“希腊天学(天文学)之最创始者”,“始倡言地为球体”[1](《西国天学源流》),而没有提到他的水是万物本原的哲学思想;对于笛卡儿,也只讲他在数学上的贡献,如“合代数几何以发明直曲诸线之理”等[1](《西学原始考》),而不曾谈到他的唯理论哲学。 不过,有的哲学家(例如苏格拉底和培根),王韬在讲科学史时讲到他们,显然不是因为他们也像其他一些哲学家那样,兼为科学家,在科学上有所发明创造,而是因为他们在哲学史上能开一代新风而以其哲学思想直接影响了科学的发展。例如,他说,“希腊名贤梭格拉底……以理学著名”,此处“理学”即指哲学。他认为,苏格拉底提出在知识上要以求真为目的(“以去伪存诚为格致之急务”)、在伦理上主张天赋道德说(“训人主良知良能之说”),标志着希腊哲学的一个转折(“此为希腊理学一变之始”)[1](同上)。故无论其对苏格拉底思想的表达是否确当,王韬关于苏格拉底在哲学史上的贡献和影响的这个评价还是很有见地的。关于培根,王韬说:“英国备根著《格物穷理新法》(即《新工具》),实事求是,必考物以合理,不造理以合物”[1](《西学原始考》)。后来在《英人培根》一文中,王韬又重复斯言,谈培根此书“其言务在实事求是,必考物以合理,不造理以合物。”[2](卷二,第9页)“考物以合理”就是通过对经验事实的考察和研究并概括、抽绎出事物之“理”即规律,也就是培根所提倡的“格物穷理新法”即经验归纳法,其精髓、其要义就是“实事求是”四个字,而这正是近代英国科学所以兴起而蓬勃发展的奥秘之所在。王韬说:“是时英国士人精于考察,讲求实学,以及词章著述,蒸蒸日上,……格物家测验天地功用,万物化生,实事求是,不贵悬揣。”[1](《西学原始考》)所谓悬揣,是指从缺乏事实根据、未得经验证实的臆测或假设出发进行演绎推理,而强使事实屈从、契合于此悬揣之理,亦即培根所反对的“造理以合物”。科学史上有些谬误的学说就是这种悬揣的结果,例如,多禄其(托勒密)“善推步,精测候”,以“繁重”、“甚巧”之法提出地球“定居天心”,日月诸星俱以正圆形轨道绕地而行,“古人俱甚信其说”。但是,这种悬揣之理没有经验证实,终究是站不住脚的。因此,王韬说:“学者当知无确证者,虽立法甚巧,不足凭也。”[1](《西国天学源流》)他还指出托勒密学派在天文学说上的谬误是导源于他们所信奉的古希腊“士多亚”派(斯多葛派)哲学:“从多禄氏者皆士多亚学中人,好臆说而不知实事求是之学,其善辩论,格致之功缺焉”[1](《西国天学源流》)。斯多葛学派是亚里士多德之后对古代逻辑学的发展有过很大贡献的一个学派,说他们“善辩论”大约是指他们注重和善于进行逻辑论证,缺乏“格致之功”,没有做过具体的科学的研究,而是像古代大多数哲学家那样只有一些思辩的自然哲学的概念,但是斥之为“好臆说”,则恐言之过甚。 王韬是否在科学史范围之外注意和谈论过西方哲学?他是否有过这方面的著述呢?确是有的,惜已亡佚,不复可寻了,那就是他的《弢园文录内编》。据王韬说,《弢园文录》“本分内外两编”。外编主要谈洋务,议时政,已刊印传出,“内编多言性理学术,辛酉(1861)冬间溺于水中,一字无存”[3](《弢园著述总目·自序》)。书中所言性理,内容已无从得知,但其书写于1861年前,正值王韬在英人所办墨海书馆任编辑期间,据其日记可见,他与书馆英国同事时有涉及性理的学术谈论,例如咸丰八年(1858)9月27日的日记中详细记录了英人慕维廉(WilliamMuirhead)论基督教与儒、释、老三教殊途同归、“大旨”一致的谈话,实际上是一番哲学的议论,其中他竟将基督教的上帝比附于道家所讲的“道”,认为二者都是“浑浑沕沕之真原”[4](《王韬日记》)。我们可以推想,王韬这一时期所写的文录内编中所言之“性理学术”,大约就是诸如此类讨论有关中西哲学、形而上学问题的著述。 二、王韬的《英人培根》一文写于19世纪70年代,但此文对培根哲学只论其主旨大要,而无具体的讲述。从目前查阅资料所见,在王韬之后对培根的哲学思想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的,最早是英人慕维廉撰写的《格致新法》,连载于《格致汇编》光绪三年(1877)第3期至第10期,后又连续刊载于光绪四年(1878)《万国公报》,但未具作者名,文字亦略有增减改动。全文共分八节,大略介绍培根《新工具》(译为《格致新机》或《格致新法》)第一卷的内容。第一节为“总论”,介绍培根其人及其著作《新工具》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巨大影响,说培根一扫昔日盲目屈从“亚力斯度德”(亚里士多德)、“溺于无用之辩论、虚空之解说”的学风,创立真正的科学方法(“立格学正法”)。这种“新法”的“大旨”在于从事实出发以推求事物的基本规律:“推从六合凡有实事,并到一处,推出总理也。”这种方法就是培根所倡导的归纳法(译为“推进之法”或“推上之法”)。近代科学,例如牛顿(“钮敦”),在光学、力学、数学、天文学诸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果,就是因为他“饱吸培根格学之法”,“全遵此法而成”。文中引用《新工具》的第一条箴言(“第一公论”):“人乃天地之役,要阐天地之义,惟当观其功而察其理,即能行工明道,逾乎此者,即不能知而不能为耳”(今译为:“人是自然的仆役和解释者,他所能做的和所能了解的,就是而且只是他在事实上或思想上对自然过程所见到的那么多,对此,他既不知道什么,也不能做什么”。今译参照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的《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一书所载《新工具》的译文,略有改动,下同),作者说,这是培根提出的一切真实知识的基础(“实智之基”)和总原则(“总理”)[5](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