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420(2001)04-0031-06 一 20世纪西方哲学的百年演进给人类提出了一系列未能解决的难题,本文要讨论的就是主要的难题之一——符号世界的发现及其后果。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符号世界的发现使人对世界和自身达到了一个较接近真理性的认识。这就是人面对的不是一个客观世界,而是一个符号世界,人只是通过符号来与客观世界打交道。客观世界只有通过符号才能为人所认识。客观世界只能表现为符号世界。其次,这一认识造成了人面对世界时的困境。客观世界是存在的,但却是不能被客观地认识的,人们只有通过符号才能认识客观世界。因此,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进展,自认为是一步步深入,其实只是从一个符号世界到另一个符号世界的变化。只有当人意识到自己是面对客观世界或把符号世界误认为是客观世界的时候,人的认识才表现为沿着客观世界的真理一步步深入;而当人认清了自己面对的只能是符号世界的时候,人类的认识史就表现为沿着一种符号世界的深入和从一个符号系统到另一个符号系统的替换。当然,用不同的符号系统去同客观世界打交道,得到的是人与世界关系的各种不同关系,但某一种关系的好坏是不能从这一符号系统本身得到确证的。这就是现代比较学的兴起而又难有比较的统一标准和难以得出比较共识的原因。人只能面对符号世界这一事实,是人面临的最大的矛盾。第三,当人认识到自己只能面对符号世界而无法面对客观世界的时候,按照严格的哲学标准,所能保证的就是研究符号世界本身,其结果是将会忘掉了符号世界的本源——客观世界,从而失去了哲学自诞生以生的崇高目标。哲学不是不希望继承哲学的崇高目标,而是哲学本身的严格性使它不得不放弃这一目标。因此,哲学用符号世界使自己攀登上了一个高峰,在这一高峰上却感受到了失去崇高目标的巨大迷茫。 下面我们先看西方哲学是怎样发现符号世界的,又是怎样推进和完善对符号世界的认识的,然后从符号世界立论来谈人与哲学的位置,最后讨论符号世界的发现给哲学提出的难题,并就哲学应该如何面对这一难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 20世纪哲学关于符号世界的理论主要由三个流派组成:以分析哲学为代表的语言哲学,以卡西尔为代表的象征符号理论,以结构主义为代表的符号学理论。这三大哲学流派既从历时性上呈示了符号世界理论演进的三个阶段,又从共时性上表现为符号世界理论的三个不同视角。 从哲学史的角度来看,20世纪哲学被很多人命名为语言转向。其实,从符号世界的出现来看,语言转向的意义才会呈现更深的内涵。这一新的视野把语言转向看成符号世界理论的第一阶段。语言转向是以如下一套话语去描述西方哲学的发展和语言转向的意义的:古代哲学以本体论为特征,从古希腊的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开始,它的问题是:世界是怎样的?哲学就是去认识和掌握世界的规律,于是哲学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关于什么是世界本体的观点。近代哲学以认识论为特征,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或者从康德的“人的认识能力如何是可能的”开始,它的问题是:人是怎样认识世界的?什么是世界的本体固然重要,但是人的认识能力是前提,即人从本质上说能否认识世界。如果人的认识能力根本就不能认识世界,你谈一通世界是怎样的不是胡扯吗?如果人的认识能力只能认识现象世界而不能认识现象世界后面的本体,我们讨论世界的本体是什么只能是乱说。新的哲学以语言论为特征,它的问题是:人们是怎样谈论世界本体和怎样谈论人的认识能力的?哲学关于世界本体的理论,关于人如何认识世界的理论,都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如果哲学家在使用语言时就犯了错误,那么,关于世界是怎样的、人是怎样认识世界的讨论,进行得再热烈、再漂亮,也难以正确。因此,语言成了哲学研究的基础,也成了哲学研究的对象。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从世界本身到人的认识能力,再到语言,哲学离世界越来越远,视域越来越小。按照语言哲学给出的历史理由,分析语言是根本,搞好了这个根本之后,就应该进入人的认识能力和世界了,但哲学家们一进入语言,就陷进了语言的泥潭,再也拔不出来了。用语言分析的观点对传统的形而上学进行批判,当然是没有问题的了,但对语言自身究竟应该做怎样的理解,却难以达成共识,科学语言派与日常语言派开始内讧。总之,分析哲学就在语言里画地为牢,安营扎寨,再也不想以语言出发点向世界进军了。用他们自己的术语讲,叫“拒斥形而上学”。不过,分析哲学虽然以语言为对象,拒斥形而上学,但却并不拒斥世界的存在,在英国成势的逻辑实证主义,就是用语言与世界的对应关系来批判形而上学的。在他们看来,语言的意义在于它是世界的图像,它在现实中有实实在在的对应物。在美国起家的行为语言学派,也以语言的“实际思考”,即与现实打交道、用实物来验证语言的真与假。因此,分析哲学就把研究焦点集中到语言上来说,已经是只关注一个符号世界了,但就还要用客观世界来印证语言的正确性来说,则表明它还没有注意到语言作为符号世界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