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0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01)03-0005-14 后现代主义在中国是一个并不轻松和容易的话题。 后现代主义与后殖民主义在世纪末中国文化“场”的文化过滤和思想互动,必然发生一系列的文化折射和问题变形。事实上,当代中国知识界、学术界和艺术界确实出现了一种“后现象”,即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后结构主义(甚至有人提出后当代、后革命、后东方主义)等一系列新思潮的涌动,而影响最大的当是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主义。后现代主义进入中国语境后问题不是变简单了,而是变得更为复杂。这倒不是因为中国属于前现代或在时间断裂中走向现代,而是传统、现代、后现代、东方和西方、后殖民话语一下子搁上工作平台,使得问题的当代处理变得相当棘手。这一状况促使我们必得弄清后现代的范畴及其基本精神,因为其与当代中国形象的塑形和基本问题的解答,有着非此不可的关系。 一、后现代哲学思想的基本特征 中国在参与当代世界性的文化思潮的研究、评介、借鉴、互动的同时,也在反省其正负面的双重性。这样,通过对“后现代”与“现代”的复杂关系,以及其对现代性弊端加以洞悉,使中国的现代化之途能尽可能减少其“现代化的陷阱”和“现代化的代价”。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出发点和基本范式,决定了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反本质主义。主要是反中心主义,反对将事物都化约归纳而寻绎出现象背后的本质或表象背后的深度,将所有复杂现象都万中取一地抽取本质。这种“理性的霸权”,使人们在把握世界的同时,又以牺牲事物的丰富性为代价而获得所谓的惟一性。反本质主义、反中心主义,则意味着消解中心性和所谓二元对立中的本质维度,注重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众多复杂多变、此起彼消的现象。进入后现代话语就意味着要从本质主义的独断论中挣脱出来,一切都通过对话而沟通,一切的意义都通过阐释和再阐释而不断生成。 反权威主义。即反等级制度和权威性话语。后现代主义理论发现,所谓等级制度或所谓权威话语,均是以独断论和中心论为基础的。在后现代的文化语境中,思想、知识、审美和传媒,都不再是知识专家和知识精英的特权,真理也并不是知识分子所独有的理念,而是人们走向自由和解放过程中能够获得的资源。对真理的认识只能是人的理解和自我理解的产物,所以,反权威主义和反等级制度可以使人将自己的思想触角和生命体验,伸向所有陌生和渴求的领域。 反启蒙主义。即反理性主义和知识精英惟我独尊的启蒙心态。有两种启蒙,一种是人文精神的启蒙,强调心灵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另一种是工具理性的启蒙,将整个世界置之于理性的、按部就班的实用工具理性之中,人成为手段而非目的。后现代主义力求打破这种工具理性的启蒙,强调以一种非理性、情感性的、人文的差异性去打破同一的整体性,进而把握变化中不变者,辨析流动中的恒定者。 反主体性。即反那种理念的或绝对理性的主体。后现代主义消解那种高视阔步的具有神圣性的绝对主体,而将主体还原为日常生活中的凡夫俗子,通过他去对这个属人的世界作出自己独特的陈述。后现代人放弃了对同一性和确定性的追求,而追求差异性和不确定性,不断对文学、历史、政治、科学、社会和文化进行世俗化的评价。这种非神圣主体的个体将那种集体性的乌托邦,还原为个体性的自我存在,它只是自然地宽容地看待事物、标准和争端。因为,对他而言,任何观点更可能是在历史视点之内的观点。 反形而上学。后现代坚定地反形而上学的二元对立论,不再将整个西方哲学运用了两千年的形而上学手法,即用预先未经证明的设定作为自己论证的手段,它拒不承认任何东西可以是不证自明的,没有第一原理,也没有先验的假设。它要抛弃所有那些形而上学的大话和宏伟叙事,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去表述自己对这个世界文化的理解。后现代往往不再追求那种历史性的深度,而将历史性转换为空间性的、多元并置的、共时性的存在状态。打破现代性的本质性深度、叙事的完整性和话语的统一感,强调非完整性,强调表述生命、历史和时间的零散化。 消解权力话语。后现代强调对整个社会的权力话语和精英话语加以批判和质疑,对权力话语表现出一种叛逆性和价值的挑战性,强调世界是一个不断地建构又解构,然后又再次解构的过程。事物的意义不是被决定的,而是被决定并不断生成的。任何僵化的意识,任何霸权性的话语,都将使思维受到压抑。后现代就是要打破这种思维的一元论,打破权力话语的霸权性,由一元向多元扩展,由知识霸权向资源共享发展,以消解意识形态话语的方式,改变这一话语的言说方式和言说内容。后现代往往是通过后现代的信息媒体来向意识形态话语控制进行挑战,使意识形态的批判成为日常生活批判,从而解除现代社会意识形态的异化状态,瓦解那种不断加强地压抑人、操纵人的中心权力话语,使人获得自身的感性解放,并通过文化网络,使文化生产的复制过程所出现的标准化和统一化,又使对权力话语的消解丧失了创造性和个体性,于是,往往大众传媒又走向迎合潮流、趋向时尚之途,因此,那种思维的差异和否定性最终又使得回到一种标准化、模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