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是当代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人们对他的研究很热,评价很高。他的追随者也非常多。但是我觉得,在关于维特根斯坦的众多研究分析中,一般忽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这就是弗雷格对维特根斯坦的影响。维特根斯坦从1911年至1919年与弗雷格有很多交往,包括访问弗雷格和与弗雷格通信。但是由于这些信件没有保存下来,因此人们无法知道他们都探讨了哪些问题,又是如何探讨的(注:参见王路:“没有保留下来的文字”,《读书》2000年第2期。)。人们一般知道,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一书的序中特意提到弗雷格表示感谢,后来也曾向罗素多次抱怨弗雷格不理解他的思想。遗憾的是,我们看不到详细说明这一情况的文字,无论是弗雷格还是维特根斯坦本人的说明。在维特根斯坦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弗雷格的一些批评,但是在弗雷格的著作中,我们丝毫看不到对维特根斯坦的批评。所有这些,使我们大概至多可以说:弗雷格对早期维特根斯坦有一些影响。但也仅此而已。因为我们确实无法具体地说清楚这种影响是什么。 按照我的理解,弗雷格对维特根斯坦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影响大概主要是在两个方面。一是现代逻辑的思想,二是应用这种现代逻辑的方法来分析和思考哲学和数学问题。对于这一理解,我想做几点具体的、深入的阐述。 众所周知,罗素对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评价极高,说自己受维特根斯坦的影响极大。但是如果仔细阅读文献,我们就会发现,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罗素受维特根斯坦的影响实际上主要是在1912年至1913年(注:例如参见艾耶尔:《维特根斯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第218页。)。这一事实是应该得到足够重视的。维特根斯坦1908年入学学习航空机械,后来由于对数学基础发生兴趣,读了罗素的著作,由此知道了弗雷格。于是维特根斯坦于1911年专程去耶拿访问弗雷格,想做他的学生。虽然他最后接受弗雷格的建议,到剑桥大学跟着罗素学习,但是仍然与弗雷格保持往来。用维特根斯坦自己的话说,自第一次访问弗雷格以后,他与弗雷格“又讨论了几次”(注:参见王路:《弗雷格思想研究》,社科文献出版社1996年,第16页。)我不否认维特根斯坦的天才。但是我以为,在进入哲学领域短短的一两年或两三年的时间里,维特根斯坦所能够形成的思想,或者说,他与罗素交流中表达出来的思想,特别是那些能够影响罗素并且对罗素确实产生了影响的思想,不可能没有弗雷格的东西,不可能没有来自弗雷格的影响。当然,我们不能说1911年以前维特根斯坦没有进行过哲学方面的思考。但是他承认在与弗雷格第一次讨论中,弗雷格“彻底驳倒了”他,他“感到十分沮丧”,听到弗雷格说欢迎他再来,他才“又高兴起来”(注:参见王路:《弗雷格思想研究》,社科文献出版社1996年,第16页。)。这至少说明在与弗雷格的交往中,他绝对是受益者。所以,我坚信,维特根斯坦那些对罗素产生影响的思想,主要来自与弗雷格的这些讨论,至少从中获益匪浅。 具体一些说,维特根斯坦这一时期的思想,不可能超出《逻辑哲学论》的范围。而《逻辑哲学论》中最主要的思想就是把世界看作是由事实构成的。这一点恰恰就是罗素所承认的维特根斯坦对自己最大的影响,也是所谓逻辑原子论的核心思想。这种见解之所以新颖而独到,主要在于与传统的看法不同,因为传统的观念一直是认为世界是由事物构成的。今天,人们已经认识到,这样的看法主要是依据现代逻辑而产生的,是由于从句子出发考虑问题而形成的结果(注:参见王路:《走进分析哲学》,北京三联书店1999年。)。在这种意义上说,这样的看法和做法恰恰来源于弗雷格。维特根斯坦受弗雷格的影响,产生这样的思想是毫不奇怪的。罗素最初也受过弗雷格的影响,本人同样是现代逻辑大师,接受这样的观念当然也是毫不奇怪的。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现代逻辑是在弗雷格手中形成的,在罗素手中得到完善和发展的。这无疑是上个世纪之交发生的重大事件。但是现代逻辑自产生和形成的那天起,就伴随着在哲学研究中的应用问题。这一工作无疑重要,但绝不是容易的事情。例如,罗素的摹状词理论被称为“哲学的典范”。它对于解决有关“存在”等一些问题具有重大意义。但是比较一下;罗素在1905年与1918、1919年对这个理论的论述,我们不难发现,依据的逻辑系统是一样的,应用的方法是一样的,然而,早期的论述显然不如后来的论述那样自然,那样自如。这就说明,应用现代逻辑的方法,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如果说摹状词的分析仅体现了应用现代逻辑中某一部分成熟的理论的话,那么从句子出发来考虑问题就不是这样简单了,因为它不是应用现代逻辑某一种具体的方法或某一部分理论,而是依据现代逻辑的思考方式(注:参见王路:《走进分析哲学》,第三章。)。从句子出发或者围绕着句子来考虑问题,这是弗雷格最核心的思考方式。对于这样的问题,维特根斯坦必然要反复思考和讨论,而对于像罗素这样的人,与其说是深受启发,不如说是一点就透。看一看罗素的著作,其实不难发现,有了从句子出发的观点,其他一切相应和相关的解释都是那样游刃有余。 还有一件事情值得注意。大约在1918年,维特根斯坦从战俘营中把《逻辑哲学论》的初稿通过他的姐姐寄给弗雷格。而弗雷格则把刚刚发表的“思想”一文寄给维特根斯坦。我认为,这大概不会是单纯的以书会友。维特根斯坦把《逻辑哲学论》留给弗雷格,一定有寻求支持和理解的意思,而弗雷格寄上“思想”一文,一定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因为,这里恰恰体现出他们之间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