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建构理论是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核心,自七十年代提出以来就备受中国哲学界的关注。八十年代,我国学术界对皮亚杰的建构理论曾展开过热烈的讨论,围绕着建构论和反映论也有过激烈的争论,虽然皮亚杰建构理论的积极意义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肯定,但对它重视的程度仍然不够。笔者认为,皮亚杰认识建构理论不仅说明了认识起源与发生的微观机制,揭示了认识的主体性,而且说明了认识发展的动态过程,揭示了认识的动态性与无限性。这些思想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而且对于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有一定的启示。 一、在活动基础上主客体的双重建构与认识的无限发展 (一)“活动”是认识建构的基础 “活动”是皮亚杰建构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对于认识的来源,哲学史上素来有先验论和经验论之争。皮亚杰认为,前者过分夸大了主体的作用,认为人的知识是与生俱来的、“先天”的,后者则过分夸大了感觉经验的作用,二者都没能正确的回答认识的起源问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忘记了最主要的活动在认识起源和发展中的作用。在他看来,认识既不来源于主体,也不来源于客体,而是来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活动”,主客体的分化、认识的建构都是以“活动”为基础的。在这里“活动”不仅包括有意识的物质活动(但它是个体的),而且包括无意识的本能活动和内化了的活动。 皮亚杰根据有关儿童心理的大量实验研究资料,认为主客体的分化、认识的发生,是以上三种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婴儿刚出生时,其活动尚未协调,儿童处于主客体浑沌不分的“自我中心状态”之中。随着活动(这里指本能活动)的不断增加,在1岁-2岁时儿童发生了一种“哥白尼式的革命”,“活动不再以主体的身体为中心了。……于是主体的活动也得到协调而彼此关联起来”,而“主体活动的取得协调……是主客体之间发生分化的根源。”(《发生认识论原理》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24页)可见,这种本能的活动使认识的最初发生成为可能。随着这种身体活动的不断积累,活动的协调形成两种不同的类别:“一方面是把主体的活动彼此联系在一起的协调,另一方面是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的协调。”(同上书,第26页)因此,“具有逻辑数学性质的和实物性质的两极性的认识,是在活动变得协调、主客体之间由于中介结构日益精细化而开始分化的时候,在活动本身这个平面上形成的。”(同上书,第27页)这种“两极性的认识”正是主客体实物形态上的分化。此后,通过儿童内化的活动,对两种协调分别进行抽象,使前者内化在逻辑——数学结构,使后者外化成因果性结构,这个过程也就是主客体双重建构的过程。可见,正是由于这种种活动,主、客体才能在主体头脑中分化开来,主、客体概念才最终建构成。 (二)主客体的双重建构 皮亚杰指出:“认识既不能看作是在主体内部结构中预先决定的了,——它们起因于有效的和不断的建构;也不能看作是在客体的预先存在着的特性中预先决定了的,因为客体只是通过这些内部结构的中介作用才被认识的”。(同上书,第16页)这里皮亚杰继承和改进了康德关于认识起源的思想,提出了认识是主客体双重建构的产物。 首先,客体的建构是通过“同化”过程实现的。皮亚杰认为:“要说明认知性行为”,哪怕是最低级的,也“必须求助于为经验论者所忽略的内源因素。”(同上书,第64页)“客体及其恒常性只是借助于运演结构才为我们所认识,人把这些运演结构应用到客体身上,并把运演结构作为使我们能达到客体的那种同化过程的构架。”(同上书,第103页)所谓同化就是“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皮亚杰B·英海尔德:《儿童心理学》第7页)认知结构(运演结构)的作用主要同化外来刺激。因而,同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主体利用原有认知结构对外来刺激进行选择和加工的过程。也正由于此,皮亚杰将经验论者的S-R公式改写成S(A)R,其中A指同化,就是说,一定的刺激只有被同化于主体的认知结构中去,才能作出一定的反映。“同化才是引起反应的根源”(《发生认识论原理》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61页)。没有主体的同化,没有主体的选择与建构,就不会有认识客体的产生,也就不会有认识的形成。 其次,主体自身的建构是通过“顺应”过程实现的。当主体在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同化外界时,常常会遇到不符合自身认知结构的新特性,此时,主体就会利用自我调节功能对自身的结构进行调节,改变原结构,创造新结构,进而去同化外界,这个过程就是顺应。主体的认知结构正是在主体顺应外界的过程中不断积淀和发展的。因而,顺应的过程,就是主体调节自身结构以适应外界的过程,也是主体实现自身建构的过程。没有主体的顺应与调节,就没有主体认知结构的发展,自然也就没有认识的发展。至于最初的认知结构(图式)从何而来,皮亚杰不同意康德的先验论观点。他指出:“在发生学上清楚的是,主体所完成的一切建构都以先前已有的内部条件为前提,而在这方面康德是正确的。然而他的先验论的形式是过于包罗万象的了……这些结构化就是从这种最简单的功能作用开始的……这个功能上的先验论决不是排斥而是支持新结构的连续建构的理论的。”(同上书,第103-104页)在这里,皮亚杰虽然把认知结构建立在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的基础上,但却明确地把它看作是在活动基础上长期积淀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