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分类号〕B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862(2000)10—0027—03 从梁启超1915年撰写《菲斯的人生天职论评述》一文算起,费希特及其学说为国人了解和熟悉迄今已经有85年了。但长期以来,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研究实际上主要集中在康德与黑格尔两家,费希特只被看作一个过渡性的环节,他的学说并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得到细致的研究和充分的评价。80年代虽然相继出版了《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和《全部知识学的基础》的中译本,但尚不足以完整显示他的思想。由此产生的结果是,国内关于费希特的评述对过去苏联哲学界的那类论断陈陈相因,对德国哲学界的最新进展闭目塞听,因而不了解费希特的独特体系在西方思想史上占有的重要地位和在当今具有的理论意义,甚至出现知一说十、主观武断的现象(注:比如,有的学者不研读费希特的伦理学代表作就评述他的伦理学观点,并且无视他的思想发展的阶段性,否认继承他的重要性,从而得出结论说:“费希特的伦理学同他的哲学一样,就其本身的内容来说,似乎荒诞可笑,没有多大意义”。(罗国杰、宋希仁编《西方伦理思想史》,下卷,北京1988年,第458页)这样的评价无论如何是缺乏根据的。)。近十年来,随着梁志学教授主编的《费希特著作选集》的陆续出版,这种令人尴尬的局面已经逐渐改观。截至今年五月,商务印书馆已经出到了这部选集的第四卷,第五卷、即最后一卷的译稿也于今年四月交付出版。这部选集是继苗力田先生主编的《亚里士多德全集》之后,又一部西方重要哲学家著作的系统翻译,也是对德国古典哲学家的第一部具有学术水准的系统翻译,它的编译出版无疑标志着我国的德国古典哲学研究、尤其是费希特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这部选集收入作品38部(篇),占费希特亲自发表的著作总量的五分之四,约260万字。入选的篇目均按照第一版发表的时间顺序编排,第一卷(1990年出版)是1792—1794年的著作,第二卷(1994年出版)是1794—1798年的著作,第三卷(1997年出版)是1798—1800年的著作,第四卷是1800—1806年的著作,第五卷(将于2002年出版)是1806—1813年的著作。它所收入的著作大部分是费希特的代表作,其中的《试评一切天启》(梁志学译)、《纠正公众对于法国革命的评论》(李理译)、《自然法权基础》(谢地坤与程志民译)、《伦理学体系》(梁志学与李理译)、《锁闭的商业国》(沈真译)、《现时代的根本特点》(沈真与梁志学译)、《论学者的本质》(郭大为译)和《极乐生活指南》(李文堂译)都是第一次移译给我国读者,过去从英文转译的《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现在又根据德文重译出来。这些著作的翻译改变了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于费希特过分简单粗糙的评价,展现了他的思想的丰富性和创造性,揭示了知识学从以自我为最高原理到以理念为最高原理的发展演化的全貌。除了在哲学史上独树一帜的知识学以外,人们还会在伦理、法理、政治、社会、经济、历史和宗教等学说领域发现费希特思想的独特魅力和不朽价值。 这部选集是根据1962年开始出版的巴伐利亚科学院《费希特全集》编译的。这个版本(共35卷,现已出版29卷)是国际上公认的最好的费希特全集,它不仅纠正了费希特之子伊曼努尔·赫尔曼·费希特所编的全集的纰漏(例如,把发表过的著作与未发表的遗著编到一起;各部作品不按编年史编排,而按学科加以分类,使一些综合性的作品难以归类;未收入一些不引人注目的短篇著作和同样重要的遗著),而且题解翔实,勘校精良,注释完备,被誉为同类全集编纂的典范。它的主编R·劳特教授和他的同事们从1984年开始,就以极大的热情支持和帮助中文《费希特著作选集》的编译。翻译依据的新版全集是由他们提供的,需要参考的历史资料是请他们复印的,中途遇到的难题也请他们给予了解答——所有这些都极其有助于这部选集在理解和翻译原著方面达到尽可能准确的程度。并且为了便于国内研究者对照和查考,这部选集的各卷都以边码标明了译文在新版全集的哪一辑、哪一卷和哪一页。 这部选集既吸收了巴伐利亚科学院版全集的成果和经验,也根据我国读者的情况和要求,确定了具有自己的特色的编译方法。其一,翻译的篇目是经过认真的研读和反复的考量,沿着费希特思想发展的轨迹选定的,筛掉的文字大多属于报刊上发表的声明和广告、与哲学无关的短文、诗作和翻译。我们如果把所选的篇目与费希特著作总目加以比较,就会觉得这部选集里的著作选得很精炼。其二,译者汲取前人的翻译经验,在忠于原著的同时,力求译文的可读性与规范化。他们商讨过各种办法,用现代汉语的特点,展示费希特行文和演讲的本来风格。对于晦涩难懂的术语,译者都尽可能选择流畅贴切的现代汉译。例如:Tathandlung一词,曾经有“健行”、“事实行动”和“本原行动”等不同的译法,这部选集一律译为“本原行动”,从而表明了这一术语所包含的造成事实的行动的意思,突出了它在知识学中的真正地位,同时也契合于歌德在《浮士德》“太初有行”一语中对Tat一词的妙用。这个译名现在也被日本的翻译家采纳了。其三,编译者给每一部(篇)著作都加了解题注,对写作背景、出版情况、基本思想和历史影响作了全面的介绍和评述;参考巴伐利亚科学院版全集的解题和注释、E·伏克斯主编的六卷本《同时代人谈论中的费希特》和四卷本《同时代人对费希特著作的评论》以及名家勘校点评的单行本,撰写了内容丰富的译者注释,对正文中的人名、术语、引文和事件作出扼要的解释或提示;作为第五卷的附录而编译的《费希特年表》,内容详尽,反映了费希特的思想跳动的脉膊和艰苦奋斗的生涯。这些在翻译正文之外完成的工作不但方便了一般读者对费希特思想的理解和把握,而且对专门研究也有较高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