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犹如春雷,正在唤醒大学校园中蕴藏着的巨大能量。在美国,大学的重心正在发生变化。大学的经济功能或生产力功能日益制度化,课堂、实验室、市场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学术研究能力的开发,本身就孕育着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萌芽。把川流不息的知识转变成技术创新的新源泉,从而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是大学学术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从只重知识的生产和传播,转向知识的应用或技术的转让,我国大学中蕴藏的巨大能量该如何唤醒? 一、美国大学的科研发展现状及其特征 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场所,而且也是开展科学研究、创立新学说的重要基地。拥有3500多所高等院校的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不仅是美国杰出人才的摇篮,也是高新科技成果重要的研究开发基地。它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乃至国际竞争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美国大学科研活动的迅速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展开的。在1957年至1967年间的10年里,大学的研究经费平均每年以17%的速度增长。进入70年代,虽然美国实行全球性战略收缩,削减国防和太空科研计划,但美国政府的科技政策重心从太空转向解决实际问题,开始重视环境、新能源、疾病等方面的研究,这一转变为大学科研增添了新的领域,更为大学科研成果的转化创造了条件。80年代以来,美国大学科研重心进一步变化,由比较注重理论研究转为更加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及其科研成果的转化。大学的科研经费和科研人员迅速增加。他们承担了美国全国3/5的基础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远远超过了欧洲(注:赵曙明:《美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186页。)。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调查,在数学、化学、 天文物理和地学四个关键领域,70%的重大进步都是大学科研的成果(注:Ben-David,Joseph,Centers of Learning:Britain,France,Germany,United States,Mc-Graw-Hill,1977.P.115.)。 美国大学的科研体系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国家科学事业中稳固了自己的地位,形成了科研密切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传统和经验,呈现出鲜明特征: (一)注重从国外引进优秀人才 战后,美国为了占居科技优势,大张旗鼓地开展从国外“汲取才智运动”,吸引了大批国外优秀人才。据统计,1949年以来,已有30多万外国科技人才移居美国,1996-1997年美国的注册留学生达到创记录的45.8万人,目前美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中,在外国出生的已占20%,每年获得博士学位的留学生中有60%左右的留在美国工作,大大扩充了美国的科技队伍,推动了科研发展。 (二)重视本科高年级和研究生参加科研工作 如果把学生参加科研的工作量换成由专职科研人员承担,那么,美国大学仅此就需要增加5万名专职研究人员。 美国尤其从大量外国留学生中得到了实惠,据估计,外国留学生每年可给美国带来33.5亿美元的财富,至于他们的科研成果所创造的潜在价值则是无法估量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已经成为美国发展科学事业和培养高级人才的一个重要经验。 (三)突出研究成果的开发 为了使大学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和商品,二战后,美国对研究开发日益关注,加大了投入。80年代以来,美国研究与开发经费的平均增长率达3%以上。 美国大学的科研成果向企业商品转化的力度在加强,速度在加快。 二、美国大学科研成果转化的主要形式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大学校园中的知识成为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重要的资产。美国大学是高科技产品的摇篮。1993年统计表明,全美计算机科学方面28%的新技术,全美药品制造方面37%的新品种、新工艺和新方法是由大学提供或发明的;化学药品和新型材料方面则有高达44%的新品种来自大学的实验室(注:邓存瑞:《美国高教与企业合作的形式与借鉴》,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1996年第4期。)。那么, 科研成果在美国是如何从大学的“象牙塔”中走出来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呢?我们认为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 (一)强化人才合作与研究合作 大学与企业在人才方面和研究方面的合作,是生产企业与高等学校两个系统之间要素的相互渗透,这是大学与企业联系的主要途径,也是美国大学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首先,政府全面支持。为了鼓励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走向企业界,更多地接受企业的生产技术、产品开发和试制的科研课题,美国政府往往拨出经费,作为大学接受企业应用性研究项目的补贴经费。若高校与工业界合作进行技术开发,则可获得政府资助。 其次,高校与企业积极配合。许多高校明确规定,只要不影响学校自身的任务,教师和科研人员允许到企业兼职,担任技术顾问,承担咨询工作。据调查,美国大学中有1/3的教师从事各种类型的咨询工作,其中工程系教师超过60%,商学系教师超过50%(注:乔寿宁:《美国大学的技术转化及我们借鉴的几点经验》,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1995年第1期。)。 (二)建立向企业推销科研成果的专门联络系统 大学和企业之间通过中介联络机构来建立联系。这些机构一方面为高校的研究成果寻找市场,一方面将企业的课题和经营动态介绍给学校,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起牵线搭桥的作用。美国各级政府还建立了科技成果和人才数据库,将高校人才的成果及企业所需信息输入计算机,供双方查寻。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政府建立的全国性的“技术转让计算机网络”。它将联邦政府提供资助的700 多个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发的有工业应用远景的技术成果并入网络,通过它将研究成果迅速地向企业界转让,为全社会和工业界提供技术转让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