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种有益尝试。在公选工作中,增强科学性是确保选人用人质量的重要基础。只有保证了公选工作的科学性,才能更好地体现“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 渝中区是重庆市的政治、商贸、金融、信息中心和交通枢纽,也是重庆市迎接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和对外开放的窗口。特殊的区位优势使我区成为了一个聚集人才的高地,同时也对我区公选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科学地把握好公选的原则,精心抓好公选的各个环节,以真正选拔出我区建设和发展所急需的高素质人才。自1997年以来,在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我们连续两次打破区域界限,公开选拔了区统计局长等10名处级领导干部。两次公选,我们都十分注重工作的科学性,较好地保证了公选工作的成功。 ——科学设置公选职位。为了避免盲目性,增强针对性,区委组织部对全区60个局(处)级班子,400多名领导干部进行了认真分析, 得出的情况是我区年轻干部少、中老年干部多;专业人才少、党政干部多,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较为突出,特别是一些专业局的领导干部选拔困难,而且一些专业局的工作没有特色,缺乏创造性。根据这种实际,我们确定了职位设置的几条原则:一是按照选拔当前急需人才的要求设置拟选拔职位。二是先对专业性较强的部门领导进行公选,然后再逐步扩大范围。三是同时进行正、副职位的公选,以副职为主,对涉及选任制的正职进行尝试。1997年安排了区统计局长、档案局长、广播电视办公室副主任、计经委副主任、侨务外事办公室副主任五个职位进行公选;1999年安排了区城建委副主任、房地产管理局副局长、市政绿化局副局长、卫生局副局长、行政学校副校长五个职位进行公选。 ——科学制定报名条件。结合实际确定报名条件是选才的基础。根据我区局(处)级干部队伍五十岁以下基本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现状和我们作为西部较发达城区的优势,在公选中我们适当提高了报名条件,并且注重选拔人才的广泛性。在具体做法上,一是提高学历条件。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暂行条例》的规定,选拔县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我们将报名学历要求提升到大学本科文化程度以上。二是规定选拔的正职和意识形态部门的副职必须是中共党员。三是打破区域界限,面向本市近郊六区及高校、科研院所大范围内选拔人才。四是打破编制界限,不论是机关、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干部都可报名。五是打破领导与非领导职务界限,规定凡任科级职务、主任干事和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满三年,年龄40周岁以下的均可报名。按此条件,我区两次公选共接受报名301人,其中来自党政机关67 人,事业单位61人,高等院校51人,科研单位21人,企业101人;研究生 44人;处级干部61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63人;35岁以下173人; 共产党员220人。这为选拔高素质人才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科学组织考试。在没有统一标准和题库的情况下,如何确定命题范围,确保考试质量,是公选工作的重要环节。我们在具体操作中,一是坚持命题的科学性。公选干部的考试是“为用而考”,要求产生的领导干部不仅具有相应的知识面,而且应具备有适应职务要求的能力。因此,我们制作了职位说明书和命题指导原则,不搞“偏、难、怪、刁”题型,笔试侧重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试题涉及学科广、应用性强、题量大、分值小,以避免题越少,局限性越大,偶然性越多的弊端。考前不出复习提纲,力求考出考生的知识积累量、真实水平和真实能力。二是坚持考试的适用性。采用答辩、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面试。立足于对考生各方面能力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着重考察其综合分析与判断、计划组织与协调、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应变、人际交往、文字处理等方面的能力以及仪态等。三是坚持命题人员、面试评委搭配的合理性。笔试、面试命题人员既有理论知识较强的专家、教授,又有实践经验较丰富的行政管理人员,采取封闭讨论出题。面试评委由分管领导、专家和组织人事、人大、政协的干部三结合方式组成,每个评委会7至9人。四是坚持考试的公正性。笔试题设A、B两套试卷,考前在新闻记者、考生和纪检干部监督下,现场抽签决定其中一套试卷。就连面试顺序,也由考生自己抽签决定。因面试题有部分交叉,为防止串题,进出考场的考生分别由专人负责引领,考生互不碰面。五是坚持考试评判的客观性。笔试评分有明确的标准答案。面试则按照八个方面的考察要素细化评分标准,由各位评委根据考生的临场表现,独立客观评分,然后加权平均确定面试成绩。 ——科学考察、分析、任用。考察识别干部是公选工作的关键环节。只有对考察对象进行全面的了解,才能科学、准确地加以评价和识别。由于公选对象原都不在渝中区工作,干部德才不明,加之短时间内的考察,对象的“才能易察、品德难知、定性困难”。对此,区委决定加强考察力量,扩大考察范围,采取比较方法,做到好中选优。在考察中不仅全面了解干部的工作能力,更加深入了解干部的思想境界、政治品质、生活作风、廉洁自律等综合素质情况。我们的具体方法是:(1 )统一制定考察方案,明确考察内容;( 2)成立专门考察组,每个职位由4名公道正派的同志组成考察组,每个考察组对每个职位的前3名进行实地考察;(3)考察材料客观写实, 要具体分析反映每名考察对象的优势与劣势,并找准存在的不足和缺点。(4)写出每个职位前2名考察对象的相互分析比较材料。各考察组按照统一的考察方案,通过查阅档案和较大范围的个别谈话方式,对考察对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形成了客观真实的考察材料和公选人选的比较材料,提出了建议人选。在此基础上,公选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民主评议、综合分析、反复比较,排出每个职位的第一和第二建议人选,提请区委审定,由常委民主表决。在区委决定任命前,对公选人选实行了公示制,分别在区级机关、任职部门和公选对象的所在单位进行了为期10天的公示。渝中区两次公选工作,通过层层遴选,真正做到了好中选优,保证了选拔干部的准确性,最后选定的10名同志得到了群众公认。10名同志都具有较好的政治素质、扎实的知识功底和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其中中共党员 8名;硕士研究生4名;双学士1名,在读研究生1名,大学本科4名; 高级职称3名,中级职称7名;处级干部3名。平均年龄34岁,最小的30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