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快速发展,长期困扰我们的商品短缺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我国社会正在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经济体制正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正在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我们必须抓紧研究解决一些具有全局和长远意义的重大问题,以期更好地推动我国和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商品短缺问题的基本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此,对我国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促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已成为当务之急,必须统筹规划,抓紧进行,否则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就会陷入被动的局面。总结过去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并结合研究国际上出现的以强强联合为重要标志的经济结构调整提供的启示,在三五年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应着重解决以下问题:调整过去重复建设、盲目建设造成的不合理结构,实现生产能力的合理配置;调整过于分散、形不成规模效益的产业、产品结构,解决“大而全”、“小而全”问题,发展专业化协作关系,提高企业的规模经济性,改善产业的组织程度;压缩技术已经落后、生产能力已经过剩,没有销路的产业和产品生产,减少资源的浪费;改造老工业基地,调整其经济结构,使其用新技术、新装备武装起来;在投资和政策优惠上向西部倾斜,缩小东西部在经济发展上的差距,促进区域经济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运用先进技术和高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失时机地有选择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要采取有力的政策和扶持措施,加快信息、文化、教育、旅游、社区服务和中介服务业的发展,正确处理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以利于既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又妥善解决劳动就业问题。 总之,要使我们的产业、产品、技术、企业和就业结构等等,朝着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方向发展,适应世界产业和技术发展的要求。在调整结构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切忌回到计划经济的老方式、老模式上。过去不少的重复建设就是由于计划经济的办法产生的,如果沿袭这类不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结构调整,不仅已存在的不合理问题难以解决,而且还可能形成新的问题。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在全球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要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劲,提高抗御各种风险冲击的能力,保障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这要求我们完成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是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二是要发展高科技产业,努力占领科技制高点。这两方面的任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技进步的主攻方向。为此,要积极推进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建设,选准一些对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提高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领域,集中力量,大力协同,重点攻关,力求突破。特别要加强基础性、关键性的高新技术领域的创新,加速高技术产业尤其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应用,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要加速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企业既是研究、开发的主要基地,也是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主要基地。大企业和企业集团都要建立健全自己的研究开发机构,并增加投资,充实人员,以便开发出更多的新技术、新产品满足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要加快行业部门的科研院所的改革步伐,使它们尽快以不同形式进入企业,与企业合作,或转变为独立的、新型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科技开发型企业,成为我国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同时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科技开发,建立完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投资机制,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资体制。 各国高新技术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特别要重视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为他们成长和发挥才干创造较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建立科技人才的激励机制,让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重奖那些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完善吸引人才的政策,鼓励留学人员和海外科技人才回国工作或以其他方式为祖国服务。支持科技人员领办和创办科技型企业。进一步树立和发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创新的良好风尚,形成有利于科技进步技术创新的社会环境。 缩小收入差距 我们已经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的格局,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现象有了很大克服,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尽快加以解决。突出问题有:(1)社会的收入分配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出现了向个人过分倾斜的倾向,既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又造成了分配的不公平;(2)各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工资虽然规定了统一的标准,但在实际执行中存在不规范甚至比较混乱的现象,同时也还存在大量的灰色收入;(3)对个体、私营、外资企业从业人员以及其他高收入者的收入调节不力,存在很大漏洞;(4)一些侵吞公有财产和用偷税、漏税、权钱交易等手段获得高额非法收入的现象,在一些地方、部门、行业严重存在。此外,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收入差距也不可忽视。 收入分配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如不加紧研究解决,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会成为一个突出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如果各部门、各地方、各单位都搞自己分配上的“小金库”,部门保护主义、地方保护主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政令不能通,一些腐败现象就会从中滋生。小平同志历来十分重视收入分配问题,他提出要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我国现在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要求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一方面,我们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另一方面,我们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改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的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并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必然会在社会成员的收入上产生差别。事物的差别性总是存在的,社会就是在矛盾中发展的。解决收入分配问题,不能再搞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根本的办法还是要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引入竞争机制,通过积极促进发展来逐步解决问题。同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的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注意增加低收入阶层和离退休人员的收入,防止收入分配上的过分悬殊,把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