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吸收外资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近几年每年都超过300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我国企业在引进资本的同时,也开始向外输出,海外直接投资不断扩大,据外经贸统计,至1996年底,我国的海外投资企业已达5045家。遍布世界139个国家和地区,中方的投资金额已达57.2亿美元。投资范围涉及资源开发、加工制造、建筑工程、交通运输、金融保险、科技开发、医药卫生、旅游餐饮等。20年来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成绩喜人,可也存在明显的不足。整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这和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发展一批集团化、国际化的跨国性大企业的目标存在很大的差距。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全球性的竞争愈演愈烈。在即将加入WTO的情况下, 如何解决我国目前企业跨国经营的实际困难,培育出中国的世界级企业,在与国外诸多跨国公司的强烈竞争中争得与我国作为一个大国地位相称的席位已是当务之急。本文试图从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入手,分析当前我国跨国企的发展困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主要包括: 1、内部动因。主要是我国为资金、资源双缺之国, 缺乏现代化建设所急需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便是获取这些重要的生产要素,弥补国内不足,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 根据西方经济学家的理论,组建跨国公司的立足点在于三种优势说:所在权优势说、内在化优势说和区位优势说。但这三点对我国并不完全适用。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发展企业跨国经营和立足点和目标。 1)资源方面。总量上讲,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 但人均占有量却很低,大大落后于一般国家;而且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许多被我们引以为豪的矿产,其质量、品位并不高;为运输这些资源的交通也不便利。为吸收我国所缺的重要资源,组织跨国生产,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2)资金方面, 有两层含义:①企业海外经营为我国创造外汇收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②现代化建设需要不断引进外资,而企业跨国经营为进一步引进外资扫除了外资企业对我国有关政策的顾虑。事实上,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应保持一定的比例,才能维持外资企业对我国的信任,为资本的进一步流入创造条件。 3)先进技术、管理经验方面。通过对外直接投资, 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和地区通过收购、参股和项目投资,参与生产和经营,学习和掌握它们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推进国内企业的改革,推动工程技术项目和产品的出口。 2、外因。 二战以后世界经济格局巨大变化使得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呈现出多源、多向流动的趋势。资本的跨国界流动不仅表现为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之间的流动,还表现为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流动。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的趋势日益加强,国际市场上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竞争越发激烈。为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避免他国的贸易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我国就必须进行对外直接投资,通过在国外建立跨国企业,获取有利的贸易地位。 3、实战认识和经验。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已形成一批相当成功的企业,它们通过海外经营,开辟了国际市场,不仅掌握了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还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转变了经营机制,加快了技术进步和产品开发的步伐,提高了产品质量和跨国经营的效益。这对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起了相当的促进作用。 二 现阶段,我国企业海外经营存在着不少不足和困难,归纳起来,主要有: 1、从投资规模和效益看: 1)对外直接投资与吸引外资的比例严重失衡。 海外投资与引进外资世界年均比例为1.1∶1,发展中国家约为0.14∶1, 而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年均比例只有0.08∶1,不仅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也低于发展中国家水平。近两年,我国吸引外资速度不断下降,除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因素外,海外投资比例太低也是部分原因。 2)海外投资占GNP比重很小。我国境外投资总额累计57.2亿美元,还不到我国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2%,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 3)海外企业均投资额太低。国际上平均项目投资额, 发达国家约为600万美元,发展中国家也达450万美元,而我国仅为100万美元。 4)盈利企业比例不大。1996年底我国海外投资项目达5045个, 其中盈利企业约占55%,持平企业约28%,亏损占17%。 2、从投资的地区看,虽遍布世界134个国家和地区,但多数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于港澳地区、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日本、新加坡、泰国和巴西等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太少。 3、从投资方式看,投资方式过于单一,偏重于合资形式, 且绝大部分以新建为主。 4、从投资的行业范围看,1)宏观结构上,投资的范围虽已广泛,但对制通业、服务业及高技术领域的投资不多。这些行业和领域的投资对我国经济建设显然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2)微观主体上, 单个企业的经营范围过于狭窄,缺乏多元化投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