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会对我国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一些专家及有关机构对此做了大量深入而又详细的分析与预测。在这里,我们介绍一下入世对我国经济主要行业的影响。 农业:长期以来,农业一直被视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由于极少的人均耕地量,中国在农业种植领域永远无法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竞争,只有人口结构发生重大改变,中国农业才能实现经济现代化。然而,农业贸易自由化并不会损害中国的粮食安全,即使入世后中国粮食进口增加220%。但粮食自给仅从97%下降到92%, 对粮食进口的依赖依然是有限的。另一方面,降低关税对进口的影响非常有限,中国的农产品进口一直以来对关税变化不敏感,而且,关税的大幅降低只针对诸如肉类和酒类这样的小宗项目。 预计到2005年,中国的农业产量会下跌,约960 万农村劳动力将不得不转向城镇。为这些人口提供就业机会和相应的培训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由于中国现有的福利体系并不包括农民,加入世贸组织的主要忧虑之一,就是如何保证高失业率状态下转型阶段的社会稳定。然而,只要处理得当,劳动力的重新配置将极大地推动中国经济城镇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人口集中分布在城镇地区后,提供公共设施和社会服务,如教育和医疗保健的成本将有所降低,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劳动力素质相应提高,同时,迁入城镇的人口收入增加,消费倾向提高,购物渠道丰富,将刺激整体消费。 汽车工业:目前中国有100多家汽车生产厂家,超过美国、欧洲、 日本的总和。但规模远在国际标准之下, 无力与国外汽车厂商竞争。 1998年中国汽车的总产量为162.78万辆,而同期通用汽车一个厂的产量为749.7万辆。规模小是中国汽车工业效率低下的一个原因, 而规模经济的低下源于高关税保护。加入世贸组织,中央政府制定了一个削减关税的时间表,国内汽车价格将随关税下降而下降,汽车工业的产出和就业将下降12 %,汽车生产厂家减少约27%,汽车工业约有50 万人失业。中国的汽车工业必须大幅降低成本才能生存,而成本的降低有赖于规模的扩大。如果国内的汽车生产厂家能认真地做好重组工作,以缩短与国外厂家在规模上的差距,它们可以具有价格竞争力。 石油石化业:九十年代中期,特别是近一两年来,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实行了一系列市场化导向的改革,企业开始逐步直接面对国际竞争的压力,因此,我们不应过低估计该行业承受国际竞争压力的能力,从而高估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石油石化企业的负面影响。目前,国内原油及成品油的价格与新加坡原油市场价格走势有较强的相关关系。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大规模的成品油走私活动使国际油品越过关税壁垒进入中国市场,成为推动国内成品油实际销售价格逐步向国际市场靠拢的一股重要力量。预期加入世贸组织后,对石化行业下游业务冲击较大。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下游业务的盈利能力远低于上游业务,这意味着前者抵御价格冲击的能力亦相对较弱。因此,预期在成品油及化工产品撤销贸易壁垒后,许多石化企业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将面临亏损。 综上所述,中国石油石化行业的出路在重组,而不是一味给予保护。贸易保护人为地抬高了国内石油石化产品价格,保护了该领域内为数众多规模不经济、效率低下的小型企业,而这恰恰是中国石油石化产业整体效率较低、国际竞争力不强的根本原因之一,加入世贸组织有助于消除贸易保护为石油石化行业带来的种种弊病。 医药业:长远看,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我国医药市场的开拓,加快医药产业的结构调整,促进我国医药技术尤其是新药研制的进步,但目前我国医药行业严重缺乏创新能力,绝大部分企业尚未实行GMP管理, 质量尚欠保证,企业规模偏小,与国外厂商相比尚有相当大的差距。故从近期看,加入世贸组织将对中国制药工业发展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由于中国的原料药,尤其是传统青霉素G及维生素C等产品与国外产品质量及价格极为接近,税率下调的影响可能不会太大。但是,在新特药及制剂方面,进口税率较高,旨在保护民族制药工业,因此,税率下降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另外,内窥镜、B超,病人监护系统、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高档呼吸麻醉机等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将对中国目前正在兴起的这方面医疗器械工业形成较大冲击。 目前我国生产的两千多种药物中,97.4%是仿制国外的产品。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一些大公司将会要求对该公司药品实施专利,这就意味着,这对中国大部分药厂更新换代产品将产生一定影响。我国医药行业的出路在于增加对医药品的开发研究投入,扩大与国外大医药公司、科研机构的交流,走以自我创制为主,创仿结合、强强联合的道路。从长远看,国外高新技术主导的“生物药物”模式将深刻影响我国制药工业的发展思路,中成药、中药材的国际化,生物基因工程和海洋生物的开发会有更快的进展。 通信业:通信设备采购的本地化使关税的贸易壁垒功能名存实亡。通讯设备进口关税的削减不会明显改变这一行业现有的竞争格局。国内厂商已经凭借在价格、维护服务及本地化营销策略等方面的优势,占据了中、低档产品市场的主导地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并不会明显提高国外厂商在这一市场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