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14(2000)01—0042—05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于1938年11月、1939年10月、1941年10月、1944年2月先后在湖南南岳召开了四次军事会议,其中尤以1938年11 月召开的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最为重要、意义最为重大。它不仅检讨了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胜败得失及其经验教训,而且制订了国民党第二期抗战的战略方针,对国民党第二期抗战乃至整个抗战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一 国民党把这样一次制定抗战战略方针的重要军事会议放在湖南南岳召开,既是中日战争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当时湖南所面临的特殊形势决定的。 第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湖南的战略地位日益重要。按照国民党以空间换取时间、将战线稳定在平汉线东西两侧和长江南北两岸的战略意图,武汉失守后,国民党战略意图的实施已经到达了终点,无路可退了,剩下的问题是如何稳定住这条战线,而稳住这条战线的关键在于守住湖南。此时,日军乘其占领武汉的余威,也是为了确保武汉占领地区,兴兵占领了岳阳,把战火烧到了湖南境内。湖南既成了抗日的前哨阵地,又成了联结东西南北战场的纽带,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对国民党来说,保住了湖南,北上可以直取武汉,东出江西、安徽、浙江,从而保住了东南半壁江山的联络线;西屏川黔,把守战时首都重庆的大门;南护两广,阻止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截断日军南北两个战场的联系,从而达到坚持持久抗战的目的。因此,在南岳召开军事会议,制定国民党第二期抗战的战略方针,实际上是为保卫湖南这一战略要地作准备。 第二,文夕大火后,湖南政局动荡,人心不稳,对抗战前途信心不足。日军占领武汉后,为了确保武汉地区的安全,也为进一步进攻湖南取得一前进基地,派兵攻占岳阳,前锋直指新墙河,省城震动。蒋介石不思如何保卫长沙,反而置湖南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电令湖南省政府主席张治中纵火焚城。文夕大火延续了三昼夜,“火灾之广,波及民居,损失之巨,殊为痛心”[1]。 文夕大火不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且导致了湖南政局的动荡,人心的不稳,对抗战前途的信心不足。本来,当战火烧到湖南省境内时,蒋介石数次来到湖南,湖南人民对于“蒋介石这样一位权势人物亲临长沙,曾燃起人们的一线希望,希望他能布重兵于湘北,以拒日寇,稳定长沙战局,保卫古城长沙。谁料,蒋介石到长沙后,只高唱焦土抗战,竟然亲自部署要将长沙焚毁,人们的希望很快落空。”[2]及至长沙大火后,群情愤激, 怨声载道,“切齿痛骂蒋介石,也骂张治中。”[2]纷纷要求追究责任, 严惩纵火犯。蒋介石虽然枪毙了酆悌、文重孚、徐权三人,也拿出百余万元做了安抚灾民的工作,但人民普遍地对蒋介石的处理表示强烈不满,矛头直指蒋、张,认为酆悌等三人只是做了蒋、张的“替死鬼”。人们作了一幅对联来讥讽张治中,横额是:“张惶失措”,上联是:“治绩云何,两大方案一把火”,下联是:“中心胡忍,三个人头万古冤”。有的则认为:“埋怨张文白是找错了对头,张文白和其他的人只是执行了蒋介石的命令而已。”[2]有的作诗赋词描述文夕大火造成的惨状, 鞭笞政府对事件的处理,如:“烈焰腾空起赤霞,六丁收尽古长沙。赭山遥迓秦重怒,焦土终归楚自夸。朱氐尚存骄将宅,碧油犹驶贵人车。可怜败瓦残垣里,都是寻常百姓家。”“街头巷尾议纷纷,真相难明了不闻。莫怪民如惊弓鸟,满墙标语写和文。”[2] 这些诗句表达了人们对不顾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焦土抗战”政策的不满和对抗战信心的不足。这就使人们对蒋介石的信仰发生了危机,张治中在湖南的统治难以为继,湖南能不能守住也成了重大问题。因此,稳定湖南人心,必须向全国人民特别是湖南人民表明政府的抗战决心,而在南岳召开这样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军事会议对于明心志维人心树信仰,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借当年曾国藩左宗棠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故事,激励民心士气。南岳所在地衡州,“是七十年前曾文正公率领湘军与太平军战争,在湘阴附近第一次交战失败后练兵的地方。”蒋介石在会议的第一天的演讲中开宗明义地抬出了湖南人所信奉的曾左彭胡,以他们的故事激励民心士气。蒋介石比较了曾左镇压太平天国和当时抗战的形势,认为当年曾胡在衡阳练兵时,武汉、岳阳都已被太平军占领,在湘阴与太平军作战时更是遭到灭顶之灾,曾国藩投水自杀不成,乃在长沙妙高峰避难,当时一般官吏都讥笑他、轻视他,但曾国藩能忍辱负重,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加紧训练军队,创建水师,终于收复岳阳武汉,成功他中兴的大业。蒋介石认为,现在抗战所处的形势与当年曾胡所面临的形势几乎相同,而“在兵力上与政治上,则我们现在比当时要超越几十倍还不止。”[3]既然曾胡当年能成功一番伟业,我们更当容易成功, 只要我们认清历史,效法曾胡,就一定能转败为胜,转守为攻。蒋介石的这一套说教,的确收到了一些效果,他不仅鼓舞了与会的军官们,而且给湖南人民沮丧的心里注入了一丝自信。 二 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从1938年11月25日召开到11月28日结束,出席会议的有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负责人,第三、第九战区旅长以上的军官约二百人,中共代表周恩来、叶剑英应邀出席了会议。在会议上,蒋介石先后作了五次训话,听取了各师师长或参谋长的军事报告,制订了《抗战四要实施纲要》、《第二期抗战工作、整军作战应特别注意各点》、《第二期抗战之要旨》、《学校机关与部队教育之重点》、《第一期第三阶段抗战过程中所得之血的教训与今后的改进》等文件。会后,国民党军事委会根据南岳会议的精神,拟定了《第二期作战指导方针》。会议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积极成果。 第一,明确了抗战阶段的划分,提出抗战必胜的信念。 在这之前,国民党对抗战时期的划分是以南京失陷为第一时期,鲁南会战到徐州撤退为第二时期,保卫武汉为第三时期。在南岳会议上,蒋介石在开幕词中明确指出这种分期是不适当的,应该纠正,他提出,自七七事变到武汉失守是抗战的第一个时期,武汉失守后的抗战为第二时期。这种分期法为会议所接受,从而统一了国共对抗战时期的划分。在此基础上,蒋介石阐明了第一、二期抗战在战略上的区别,提出抗战必胜的信念。他认为,在第一期抗战中,由于敌我力量的悬殊,我们只有实行“以空间换时间作整个久远的打算,拿我们劣势的军备,一面逐次消耗优势的敌军,一面根据抗战的经验来培养我们自己的力量,以逐次完成我们最后战胜的布置。”经过17个月的战斗,虽然丢失了不少土地,死伤了不少同胞,表面上看我们是失败了,但实际上从整个长远的战局来说,我们已经完成了“争取最后胜利战略上一切布置的完成。”“不但我们全国的部队仍能继续抵抗,使敌人愈陷愈深,不能自拔,而且我们抗战的精神愈益坚强,抗战必胜的自信心,也不知道要提高了几多倍”,从而奠定了抗战必胜的基础。第二期抗战中,由于“敌人兵力的使用,到现在为止,已经到了最大限度,今后再也不能有更多的兵力使用到中国来,而且他已经派到中国境内的这许多部队,随战区之扩大而力量分散,且已疲惫不堪,没有什么大的战斗力量”,因此,“敌人的侵略战争,今后只有一天一天地随兵力之消耗减损而趋于失败”。相反,中国军民“由于作战经验的增加,战略布置的完成,以及军事的增强和敌我实力消长士气盛衰的对比,我们胜利的把握和信心,一天一天提高起来,敌人越来越陷入中国抗日战争的泥淖而不能自拔,因此,第二期抗战是我国转守为攻转败为胜的时期”,就是要摧毁敌人侵略的迷梦,使他归于失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