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152(2000)04—0051—09 鲁迅传记学批评的思想与实践 作为一代文学巨人,鲁迅的写作涉及领域是全方位的,既有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创作,又有大量的品种独特的杂文写作,还有近几百万字的文学作品与理论的翻译,尤其是他又作过专门的小说史研究,这样,不论是亲身的实践经验,还是文学的视野,还是理论的素养,在文坛上,毫无疑问,是少有人能与之匹比的。因此,鲁迅的文学批评不论其批评的话语、价值标准,还是理论根基、审美感受都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启示。 综观鲁迅文学批评思想,其价值标准,主要有历史的、美学的、社会的,即真、善、美几个方面。真,反对瞒和骗,直面人生;美,粗暴、力、天马行空,含泪的微笑;善,疗救魂灵,有利于社会、人生。其批评方法,主要的是社会/历史批评,其包含的批评思想,与传记学批评、美学/形式批评、马克思主义美学批评,体验感悟批评、评点批评都有一定的联系,换言之,鲁迅批评思想和方法并不是皈依现存的某一种理论和方法,而是自成一家,有自己的体系。 从传记学批评方法看,鲁迅的批评思想至少如下几个层面的观点值得注意: 1.在作品与作者关系上。首先承认作者是不可能完全从作品中脱离出来的,从作品是可以看出作者或者从作者经历是可以看作品的。“就是在‘文学概论’上有了名目的创作上,作者本来也掩不住自己,不论写什么,这个人总还是这个人,不过加了些藻饰,有了些排场,仿佛穿上制服”[1]。同时,他强调作家创作, 对于作品中的生活应该有所经历,反对“凭空创造”。这也从另一方面肯定了作品与作者的某种内在的关系。他说:“作者写出创作来,对于其中的事情,虽然不必亲历过,最好是经历过。”“所谓经历,是所遇,所见,所闻,并不一定是创作,但所作自然也可以包含在里面。”而且,据此高度评价了包含自己亲身经历的叶紫的《丰收》:“这里的六个短篇,都是太平世界的奇闻,而现在却是极平常的事情。”“作者还是一个青年,但他的经历,却抵得上太平天下的顺民的一世纪的经历”,叶紫在摧残中写出自己经历的压迫,“也是对于压迫者答复:文学是战斗的!”[2] 鲁迅对《丰收》的肯定,其依据就是从作者经历的生活的战斗意义来看作品的。从作者经历看作品,反过来从作品看作者,就是传记学批评最基本的方法。 2.强调批评作品一定要知人论世。即应该了解作品背后的作者,包括生平经历,创作背景,思想观念;应该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评价作品。在谈到序文的批评作用时,他就明确指出:应该在序文中“略述作者的生平、思想、主张,或本书中所含的要义,一定于读者便益得多”[3]。他不赞成“就诗论诗”, 明确强调:“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4] 又说:“我们为要论作家的作品,必须兼想到周围的情形。”[5]很显然, 鲁迅反对评论作品断章取义,反对不去了解作者,对作者及作者所处的社会状况一知半解,这就是传记学批评的主要精神和方法。 3.对作家生平相关的日记、尺牍、传记的重视。认为,是了解作家进而了解作品的必须的重要途径。他说,人们“读文人的非文学作品”尺牍、日记等,目的和古人不同,或者在于“钩稽文坛故实”,或者“在探索作家的生平”。“而后者居多数”,因为总有一部分作者不愿意在作品或公开文字中让别人了解自己。而从尺牍、日记等了解作家,并不是“窥探门缝”,“实在是因为要知道这人的全般”,了解他作为“社会的一分子的真实”。“从作家的日记和尺牍上,往往能得到比看到他的作品更明晰的意见,也就是他自己的简洁的注释。”[1](当然, 他也指出:“不过也不能十分当真。”) 在谈到读文艺作品的方法时,他说:先看“作家的选本”,再看“作者的专集”,再看作者在文学史上的位置,“倘要知道得更详细,就看一两本这人的传记,那便可以大略了解了。”[6]可见, 鲁迅十分看重传记对阅读、理解文艺作品的作用。又说:“为研究小说,因而要知道作者身世。”[7] 4.作品毕竟不等于作者。在注意作者与作品的密切关系,强调了解作者对于理解作品的重要性的同时,鲁迅也注意了问题的另一面,即作品毕竟不等于作者,作品中的人物、意象等与作者的区别。这表现了鲁迅文学批评思想的辩证、深刻、成熟。在谈到郁达夫关于“自叙传”主张时,鲁迅表示,文学的真实性并不在于作品是否“自叙传”,是否一定写的是自己经历,因为文学的真实并不等于真实,一般来说,“作品大抵是作者借别人以叙自己,或以自己推测别人的东西”[8], 一方面固然与作者有联系,另一方面又是“借”或“推测”,显然,作品中的人事是不等于作者人事的。 另外,鲁迅传记学批评的实践,大致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鲁迅序跋文字中的传记学批评 序跋文字由于体裁的特殊性,序跋作品的对象往往是自己或自己较熟悉的人,因此,大多数序跋文字在评价作品时,几乎都自然而然地涉及到作品的作者,介绍作者有关方面,也成了大多数序跋文字的功能。由于序跋文字中常常把作品与其作者紧密联系起来,因此,作为一种品评文学的手段特别体现了或者说适宜传记学批评的方法与精神。 作为一个文学先驱,一个声名卓著的大作家,文学批评是他文学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在他的文学批评中,有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现象,这就是序跋文字占据了巨大的数量,有应请给别人作品的序,也有自己作品的序,比如他的十几本杂文,本本都有序或后记;另外,对自己翻译的外国作品也有序、小引、题、跋等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