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489 (2000)02—0071—04 20世纪的历史帷幕徐徐落下,在世纪之交之际,文坛沉浸在回眸与前瞻的思考和氛围之中——总结这一世纪文学演进的成果和经验,展望新世纪文学发展的前景。90年代的文学情境已自然成为百年来的最后一道风景线,其独享天时、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引起了文学界及整个社会的关注和兴趣。 一 也许是经历了多年的实践的检验,在尊重文学自身特点和规律的呼吁下,文学界逐步摈弃了编写、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史以政治变迁为依附的分期方法,渐次树立起“世纪意识”与“十年节奏”的发展观。十年,虽然时限比较短暂,虽然起始和终结的界限难以泾渭分明,但是,它往往能够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学生态环境,呈现出某种联通共存的凝聚性和沉浮变衍的阶段性。德国作家歌德曾说过这样的话:时代给予当时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真可以说,一个人只要早生十年或迟生十年,从他自己的教养和外面的活动看来,便成为全然另一个人了。文学情况亦然。这种“十年节奏”的确立,为我们采用编年史式的文学进程的研究奠定了共识的基础。 对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学成果的评估,人们一直习惯于将刚刚逝去的前一阶段作为最初的参照系,总是希冀能从中看到某些新的因素、新的发现、新的生长点和新的发展源。这样,文学界顺理成章地热衷于进行着90年代文学与80年代文学的比较、对照。这种运作的初始,往往会使人陷入一种犹豫的心态和尴尬的局面。 无庸置疑,80年代是我国20世纪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活跃期、激变期、繁荣期。它走出了历史的泥泞,经历了“伤痕”、“反思”、“改革”等一个又一个文学热点的转换:从创作的复苏到文学的振兴;从步调整齐的轰动效应到旋律驳杂的声部交错;从文学之门的开启到各种外国艺术潮流的全面引进;从创作倾向的多样化到美学思潮的多元化……有的评论家甚至断言,我国这十年的文学道路大致走过了西方文学一百年的演进历程。当年名家迭出、佳作涌现,出现过尊重作家、珍视文学的浓烈的社会氛围和超强的价值观念,如茅盾先生所言:“……大河上下,长江南北,通都大邑,穷乡僻壤,有口皆碑”(注:茅盾:《〈小说选刊〉·创刊献辞》,1980年创刊号,第1页。)。尽管80 年代文学尚有许多不足之处,但它无疑为90年代文学的启动提供了一个相当高的历史起点。 90年代初期的文学态势与80年代后期并无鲜明的界线。许多重要的文学特点和现象都是顺势沿袭过来的。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而呈现出的“文学圣殿的倾斜”、“作家光环的暗淡”、“轰动效应的失却”等还有增无减。一时间作家圈内,有的缀笔,有的改行,有的下海……令人困惑不解。文学创作的纷纭之态也达到“乱花迷眼”的程度。铺天盖地而来的通俗文学几乎将严肃文学排挤得无容身之地。难怪当时有的评论家一度以“衰落”、“危机”、甚至“死亡”等极端化的字眼表示出严重的忧虑。及至90年代中时,经过一阵混沌状态之后,文学情势方逐步显露出一些独立的品格和异样的气质。 二 世界冷战局面的结束及多极化格局的出现,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化社会的日益强化,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以及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形成90年代文学演进的大时代条件。而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确立,经济建设为重点的观念的不断深化,图书竞争市场新格局的出现,作家写作方式的现代化改善,文化传媒手段的丰富化……造就了90年代文学存在的具体的生态环境。这一切因素无疑制约了这十年文学的发展轨迹和总体构架。 近些年来,社会经济的大转型引起了人们生存形态、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思维习惯、文化需求和审美趣味的变衍。这些变衍一直还处于追寻、比较、探索的时期,还没有获得稳定的、规范的价值定位。文学的发展同样是在这种背景之下,身不由己地接受着方方面面的更多的、更复杂、更微妙的挑战。在文苑内外,见仁见智的歧义、不同看法的矛盾、各自好恶的差异……司空见惯,俯拾即是。这样的态势恐怕会持续到下一个世纪。而处于转型期磨合阶段的90年代文学只能在无序中的梳理、驳杂中的筛选、困惑中的反思中,日臻显现出自己清晰的形象。 面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转型,90年代文学的生存策略必须是、也只能是及时地趋时应变。其最突出的标志就是,美学意义上的文学多元格局在80年代的基础上又向前迈出了平实的、稳健的一步。人们一直认为可能属于短暂性质的多元形态逐步走出了幼稚阶段。在90年代的中晚期,我国文学的总体格局构筑成了一个吸纳多元、展示多元、标准多元、竞争多元、互补多元、发展多元的开放体系。这其中,有宽容和理解,也有争议和撞击;有独立的宣言和自我的领地,也有相互的渗透和局部的重叠。同存共荣是凝聚多元的目标与追求。这是令人欣喜的开放体系——我们的文苑真正出现了百鸟欢叫、百树争荣、百花竞开的局面。如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所言,百种禽鸟鸣叫各自的音调,而不是同种的一百头禽鸟比赛同一音调的嗓子谁高谁低。这是来之不易的开放体系——它不仅是文学自身特点和规律的结晶,也是文学经历种种曲折坎坷后的经验总结,是文学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社会需求的必然产物。这是渐趋成熟的开放体系——它随着时代的演进和文坛的实际不断地平衡着、调整着文学发展种种轻重缓急的关系:切近现实与美学探索,追求理想与适应现状,市场色彩与艺术品位,教化功能与娱乐作用,大众水平与超前意识,继承传统与借鉴西方,主旋律与多样化,民族化进程与同世界文学接轨…… 总之,90年代文学这种多元化的格局将会继续其深入发展的历史进程。如果说,文学的多元化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的话,那么可以断言,从稍嫌芜杂的多元化走向和谐互补的多元化是这段进程和这种趋势的必经之路。和谐互补的多元化,将是一致中的多样与多样中的一致的辩证统一,将会把各种文学思潮和艺术方法的优势集汇起来,形成一个推动文学整体发展的强劲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