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北京仍旧有点凉意, 但我们带着一颗炽热的心千里迢迢奔赴河南南阳采访这位心仪已久的以《落霞三部曲》红极海内外的著名作家二月河先生。 记者:您怎么想起来创作皇帝系列小说?为什么选择清朝呢? 二月河:开始我并没想到创作皇帝系列小说。我研究《红楼梦》。我认为《红楼梦》博大精深,而且研究它是我的一个强项。我过去在高中时期就读过《红楼梦》,大概有几十遍。所以,我对《红楼梦》有一个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在这种情况下,我就有一种写作的冲动。当时我写《红楼梦》随笔与电影剧本,还写了万余字《红楼梦》论文《史湘云是禄蠹吗?》。我分别寄给了几家刊物,都石沉大海。因为,当时不光是报纸、杂志,还是出版社,一个熟人也没有。但我并不气馁。于是,我给红学专家、全国红学会会长冯其庸写了一封自荐信,连同论文一并邮寄了出去。没几天我就接到冯先生的复信,他对我的论文给予了肯定,同时鼓励我多看些史书。他还认为我的作品文学色彩较浓,可向文学艺术靠拢,写一写历史小说。1982年上海举行红学会,那时,我已是红学会的会员了。会间,冯其庸等权威议论中说到,康熙在位61年,搬倒鳌拜,平定准格尔叛乱,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治理黄河,治理漕运,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一个了不起的皇帝,可惜,没人能把他写出来。当时,我也只开玩笑似的说了一句:“我来写”。大家也是笑着说,你要是写了,我来出版。回到南阳后,我就认真地思考了一下,认为清代确是一个可写的朝代,它有一段很辉煌、很灿烂的文化史。于是,我就暗暗地下了决心。 我想,要写清代,就只能通过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代领袖人物在政治上的作为以及在文化上的新贡献,只有通过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包括民风民俗,才能把封建社会比较全面地反映出来。那么,我为什么前面不写顺治皇帝,后面也不写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以至宣统呢,因为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代皇帝在中国历史学界里边称之为中国封建社会辉煌的“三角”时期。从政治上讲,康熙很英明,他仗量了全国的土地,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他把新疆、西藏、蒙古好大的一块版图编到了他所绘制的第一张中国地图里。这时全国版图范围空前的大,全国各民族也是空前的统一。从经济上说,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个朝代能和清代相比,因为这时期就已进来了西方的文化,像苏州、杭州,包括广州都已经开始。直到现在,这种经济文化也空前的发达。新中国建国初期,国务院定了59位对中国历史有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里就有康熙,康熙是唯一的皇帝。我为什么把康熙、雍正、乾隆组成一个系列,而且称为“落霞系列”,一方面是展示了国家很绚丽、很灿烂;另一方面,就是说太阳要落山了,黑暗就要到来了。任何一种事物它都有产生、发展、兴旺到衰落到灭亡这样一个过程。当事物发展到极盛时期,也就像太阳终归要落山一样,谁也阻挡不了,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也是封建社会发展到兴盛的时期,又是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时期。这个特点是中国以往任何一个朝代不具备的。所以我选择了清朝,我对这段历史怀着一种复杂感情,一方面展示了它的灿烂辉煌;另一方面,我对它的落后感到非常的遗憾、非常的伤感,我就是用这种复杂的感情来写这部小说的。 记者:请问,您是怎样搜集历史资料的? 二月河:有关史料的搜集,我主要是从旧书摊上购买,另外是从废品摊上获得。在南阳,有很多的珍贵历史文献。我就在旧书摊上买到过海内外孤本,当然不是很重要的,如记洪秀全的日记;比如《聊斋》的手稿,上面有涂涂改改的笔迹,很可能是蒲松龄的原稿,才卖两角钱一斤。我从不去档案和图书馆查资料,我自己买的书就基本上够我用的了。有关清代的史料只要你留意,那是非常多的。清代的文化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文祸非常厉害,史料有记载,雍正在位时,为了巩固统治地位,曾大兴文字狱。一个是学术特别发达,当时有人记日记,或者是旁人去考证,把它记录下来,比如皇帝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生活情况,吃、穿、住、行都有详细的记载,什么季节皇帝穿什么服装,什么场所换什么衣服,吃什么饭,上什么菜都有详细记录。清代人的日记里也记载了当时民间的豆腐、白菜价格,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辨。这种清人笔记、日记在书摊上就能找上几十种,它包括婚丧嫁娶、琴棋书画,还有解梦知识。 记者:您如何处理史实与文学创作的矛盾? 二月河:我既忠实于历史的真实性,又忠实于艺术的真实性。当两者发生矛盾时,我在总体上忠实于历史真实的前提下对历史细节的描绘让位于艺术的真实性;当读者与专家发生矛盾时,我尽量的去迎合读者,历史小说允许虚构。 记者:您创作“落霞系列”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吗? 二月河:我从1980年开始酝酿写清朝的小说,1982年开始搜集资料,1986年出版了第一部《康熙大帝》。基本上是按照历史时代的时间顺序写的,先写的康熙,后写的雍正,最后写的乾隆。不过,这当中有一个小插曲,我首先是写《雍正王朝》一、二部,写完以后,当时《康熙大帝》的责任编辑快要退休了,他希望我在他退休之前还能与他合作一部书,这样,我就把《雍正王朝》第三部停了一下,把《乾隆皇帝》第一卷先写了,这样,我再回过头来写《雍正王朝》第三卷。 记者:您写作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用不用提纲? 二月河:我刚开始写《康熙大帝》第一卷的时候用了提纲,写《康熙大帝》第二卷时拟了提纲,以后就不能按照提纲去写了。现在总共写了十三部,只有这两部曾经用过提纲,而且第二部也很失败。后来,就干脆不用提纲了,比如明天写什么,今天还不知道。我越写越感觉提纲是一种负担。因为文学里边有一个模糊思维,自己不要把自己限制住。林黛玉的形象大家都清楚,但是在现实生活里又没有一个人真的像林黛玉。所以,我写作时不用提纲,随着情节的进展,随着感情的发展去写,既没有章回也没有标题。现在的章回和题目,是在书稿写出来以后才加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