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 I20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597(2000)01-0031-05 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报导文学在台湾文坛异军突起,声势浩大,反响强烈。它代表了台湾当代文学新的探索方向和发展态势。在这之前的二十年间,台湾文学深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作家脱离本土现实,追逐形式主义,制造出一些内容贫乏、矫揉造作的畸形产物,愈来愈引起当代台湾读者的失望和不满。而台湾报导文学则以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动机,肩负起关注社会、体察民生、拥抱现实的神圣使命;并以高扬的时代精神、参与意识和批判锋芒,以真实客观、质朴简炼的文体风格赢得现代读者的认同。报导文学与同时期崛起的乡土文学共同构成了波澜壮阔的现实主义文学大潮,在台湾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影响。与之巧合的是,在大陆,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这十年间,正好也是报告文学繁荣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为我们提供了又一个比较海峡两岸文学风貌的视角。本文试对台湾当代报导文学的兴盛背景进行观照;对这一文体的价值意义给予整体评析;在与大陆报告文学的粗略比较中,探求台湾、大陆报告文学在文体品格建树、审美理想追求等方面的同异,以期获得文学发展中的经验互补和互动。 一 长期以来,台湾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人的意识观念都带有浓厚的殖民化倾向和色彩。二次大战后,美国妄图称霸世界,加紧了对亚洲的侵略和掠夺;而战后的日本又与美国相竞争,发展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他们从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对台湾进行了渗透、控制和奴役。国民党政府为了实现“反攻大陆”、重新统治中国的梦想,在政治上完全配合美国在亚洲的战略方针,推行一套崇美、亲美的政策,成为美国在亚洲进行侵略的后勤基地。在经济上,台湾依靠美援稳定了50年代濒于破产的经济;到60年代,美国、日本等国际资本凭着他们技术先进、资金强大等优势,日益渗透到台湾社会各个角落,使其科技、教育、卫生、新闻、文学、艺术……无不受到美、日的影响和左右。在如此殖民化的政策笼罩下,在西方强大的物质、精神控制下,一部分台湾人产生了民族自卑意识和崇洋媚外的心态,也承受着交织屈辱、无奈、悲哀情绪的巨大心理压力。直到70年代,台湾国民党与美国之间的矛盾有所激化,台湾在“外交”上受到一连串的挫折,被逐出联合国,以及“钓鱼岛事件”的发生,才使台湾日趋严重的殖民化倾向有了扭转。民族意识的觉醒使年轻一代爱国者开始关注现实,而爱国思潮的掀起又带来意识形态领域的大变革。于是进入70年代的台湾文学出现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主要标志就是乡土文学大论战实现了以现实主义回归的乡土文学创作高潮;其次便是在现实主义呼声中兴起的报导文学创作热潮。这两股潮流形成台湾当代文学最令人瞩目的壮丽的景观。 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持续增长,台湾社会的高度工商业化,使旧日迷人的田园牧歌、山光水色、椰风海涛瞬间变作喧嚣的商品战场和烟囱大厦、巨轮、钢筋、水泥、电子……构成的现代文明世界。物质观念、价值观念、竞争观念、享乐观念,伴随着五光十色的广告占据着人们的大脑中心,颠覆着传统的伦理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极度膨胀的物欲不仅疏离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破坏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耕地被占,森林被伐,人口爆炸,工业污染,给自然生态和环境带来一系列深重的灾难和毁坏,也给人类带来更可怕的瘟疫病毒。处于这样现代文明与现代灾难的双重挤压下,迫使人们渴望着关怀与被关怀;渴望了解、把握人类的前途和命运;也渴望着参与现实改造,拯救社会、拯救自我。因此,人的主体精神再次振奋起来,人的沟通愿望也再次强烈起来。在这样的时代氛围里,那些推崇西方现代主义,脱离社会现实,为技巧而技巧的作家都有所省悟、转向。他们开始以困惑、悲哀、批判的眼光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本土家园;以深切的忧患意识和沉重的责任感来真实地反映人们生活的本来面目和愿望,揭露种种社会问题与黑暗。更有许多思想进步、探索真理的新闻记者和作家,明确声称要“关心社会,热爱人生”,“为我们的社会及时代而写作”[1]于是他们“以文学的笔, 新闻的眼,来从事人生探访与现实报导”[2],带着“一种社会使命感, 参与人间理想的实践”,并“承担现实社会推动前进的作用。”[3] 这些作家还表示,要“透过一种媒体,使两个世界达成沟通。这两个世界可能是人与人之间,可能是人与物之间,可能是人与地方之间,可能是人与思想之间。总之,藉着一种文学技巧的方式,来报导一个世界对另一个世界的关怀”[4]。这,既是报导文学的宣言, 也是报导文学在台湾勃兴的又一重要原因。 当然,报导文学这一文学样式,并非台湾70年代的新产物。这一脱胎于新闻的被称作“Repo-rtage”的文体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的工业化社会,伴随着无产阶级革命浪潮席卷于全球。早在本世纪20年代,“Reportage”就传入我国,被译为“报告文学”。从此, 也就有了报告文学光辉伟大的历程。在台湾,普遍将“Reportage ”称为“报导文学”。作为独立的文学样式,虽然60年代中期“国军”文艺金像奖已设立“报导文学奖”,但并未引起台岛的关注和形成创作热潮。直到1975年,《中国时报》率先在《人间》副刊上推出大量报导文学作品,还多次举办评奖活动;紧接着,《台湾时报》、《台湾新闻报》、《联合报》、《民生报》、《民族晚报》、《台湾日报》副刊等,积极呼应,大力倡导报导文学。一些很有影响的杂志像《大同半月刊》、《综合月刊》、《皇冠》、《户外生活》、《时报周刊》等,也不遗余力地推波助澜,对报导文学给予全力支持和宣传。他们或以“希望透过报导文学的探讨,协助国民社会与国家的建设,趋向更进步、更实际”为目的,或以“报导文学为推动关怀社会的主力”为宗旨,把报导文学的价值与意义提到了很高的地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