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677(2000)02—0095—05 一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在“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的大旗挥引下,在创作的思想、内容、文体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时,世界各种新潮派别,新鲜观念纷纷涌入我国,其中,尤以诗歌的流派异常活跃,诸如:唯美派、未来派、唯人生派、象征派等等。这些流派被我国不同人生态度、不同艺术追求、不同价值取向、不同审美标准的诗人所吸收并消化,从而产生了不同的作用与影响。新诗作为文学革命的先导,它在各个历史阶段,合着时代的节拍,表达出不同的音调和心声,闻一多先生说,“在这新时代的文学动向中,最值得揣摩的是新诗的前途。”[1]可以说, 新诗的各种潮流和派别是构成整个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的重要内容。 中国新诗在外来流派的诸种影响中,受西方象征主义的影响尤为重大(当然并不排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主流作用),这已经在理论界形成共识,“五四”时期《新潮》杂志的编者罗家伦曾撰文认为:“《新青年》上有些新诗就是采用西洋Symbolism(象征)的方法写成的。”[2]源于美国爱伦坡、始于法国的波德莱尔和奈瓦尔的象征主义, 很快被衍化为19世纪末法国文学艺术的主潮,继而以强劲的势头辐射欧美,波及全球。从艺术的角度考察,象征主义反映的是人类借助于具体可感的现象世界,探索无限而超越本质世界的思维能力,是人类主观认知客观的基本思维模式,它注重文本意蕴传达的朦胧性、暗示性和隐藏性,强调借助象征意象以及“客观对应物”来间接表现作者意旨,这些都为20世纪的诗学开辟了一条使文学审美内涵进一步向复杂化与丰富性拓进的新的艺术通道。 象征主义在中国的落地生根,应该是“五四”革命落潮之后,这时期不仅有大批西方象征主义名家名品以及一些相关的文艺理论被大量译介过来,而且国内许多名家好手、青年诗人都纷纷写出象征主义诗歌,即使思想界的先驱鲁迅也有“荷戟独彷徨”的心境,郭沫若在壮阔飞动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之后,写出黯淡的《星空》,认为自己是一个“受了伤的勇士”,“一只带了箭的雁鹅”,这种情况下,新诗就自然由浪漫主义的反抗吼声转为颓废感伤的情调,一部分失望苦闷的青年,从歌吟时代反叛传统,转而浅斟低吟挖掘自己。饶孟侃曾批评说:这些诗人们“硬是把个人片面的直觉当作真实的情绪,用一种不自然的方法表现出来,这种假的或不自然的情绪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感伤主义”,“差不多现在写新诗的人没有一个没有沾染着一种感伤的余味”[3],这主要是在“五四”运动之后,革命由高潮转入低潮,许多青年精神上的失落与被称作“寂寞荒街上的沉思者”与象征主义诗人们的神秘象征世界“交感相融”[4]。 使象征主义在中国真正扎根的第一人是李金发,而他所代表的象征主义新诗被朱自清先生认为是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中的“一支异军”。李金发在留学法国时是学习雕塑艺术的,后来他迷上了波德莱尔的诗,西方世纪末的唯美主义这份精神遗产,成了他孜孜追求的生活和创作的美学准则,于是他模仿法国象征派艺术方法,来表达自己颓唐的感喟和幻美的追求,青春的热力和异国的情调,他的诗才被唤醒。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连续写了《微雨》、《为幸福而歌》和《食客与凶年》三本诗集,他在遥远的海外将这些诗集寄给祖国,它们很快出版了。这些被称为“别开生面”的诗篇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也由他开始,诞生不久的新诗,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主流中,才开始出现了一股象征主义潮流。李金发在审美追求上与波德莱尔相一致,在思想倾向上,主要抒发与现实对立的、非理性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苦闷与要求;在艺术手法上,他较全面地对法国象征主义艺术进行移植,强调以象征、暗示、联想、幻想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李金发在《自挽》一诗中,表白出自己是“爱秋梦与爱美女之诗人”,这也可以笼统地看作是他对于诗歌内容追求的主要倾向和特征:歌唱人生和命运的悲哀;歌吟死亡和梦幻;抒写爱情的欢乐和失恋的痛苦;描绘自然的景色和感受。这四个方面构成了李金发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不过,他的诗意象之间跨度和跳跃距离较大,加之披上一层神秘色彩,用语文白夹杂,读起来比较难懂,因此他得到了一个“诗怪”的称号。 二 一个流派有它自己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有它作风相近的诗人群,以李金发为代表的初期象征主义也一样,它虽然没有一个以共同的杂志为中心的诗人群,与他诗风相近的诗人却为数不少,如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等人就是,他们被称为“创造社最后送出的三位诗人”,作风上更近于象征主义,稍后蓬子以及胡也频早期的诗作也明显带着象征主义影响的特征,蒲风在他的《五四到现在的中国诗坛鸟瞰》中,曾列表归纳了象征主义诗人,除了上述诗人外,还有戴望舒、施蛰存、梁宗岱、冯至等人,这种罗列虽然有不科学的地方,但蒲风的意图毕竟反映了一个客观的事实:在20年代的诗坛上已经出现了一个象征主义创作的潮流。 王独清接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既表现于抒情的格调上,也表现在语言艺术的追求上。他提倡写“纯粹的诗”,要“努力于艺术的完成,以做个唯美的诗人”,他还说:“要是可以不管文学史上的年代与派别是以个人的爱好而定过去诗人底价值时,那我在法国所有的一切诗人中,最爱四位诗人作品:第一是 Lamartine,第二是 Verlaine,第三是Rimbaud,第四是Lafargue。”[5]他认为拉马丁表现的是“情”,魏尔伦所表现的是“音”,兰波所表现的是“色”,拉佛格所表现的是“力”,由此他认为:他理想中最完美的“诗”便可用一种公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