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成立70周年。1930年3月2日,左联在中华艺术大学(今多伦路201弄2号)正式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第一个文学社团。左联除上海总部外,还在北平、天津、广州、武汉、日本东京等地设分盟或小组,盟员由50余人增至400 余人。继左联之后,文艺界又建立了社联、剧联、美联、语联、教联、记联、电影小组、音乐小组等。以左联为代表的左翼文艺团体在中央文委和文总的统一领导下,集结成一支荟萃各方进步力量、生机勃勃的文化新军,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左翼革命文化运动。 一、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左联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积极传播者和勇敢捍卫者。左联成立时通过的行动纲领明确提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理论及批评理论,相应建立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要求左翼作家诚实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使自己成为一个始终坚决地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者。左联为翻译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经典原作,建立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 左联初期出版了冯乃超主编的文艺理论专集《文艺讲座》,收入朱镜我《艺术形态论》、彭康《新文化概论》、洪灵菲《普罗列塔利亚小说论》、冯乃超《艺术概论》等,论述了文学艺术的阶级性及其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无产阶级艺术与无产阶级小说的产生及其特征。由于当时马克思、恩格斯有关文艺理论的见解没有专著,均散见于政论著作和其它书信中,左联理论家们在从事马克思主义文艺研究时,主要还是根据普列汉诺夫、卢那卡尔斯基、弗里契、梅林格等人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点,因而,不免掺入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拉普”(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盟)的机械论和庸俗社会学观点。 1932年苏联共产主义学院《文学遗产》第一、第二集首次公开发表珍藏多年的马克思、恩格斯、拉法格论述文艺的信件,瞿秋白很快将其整理编译成《现实——马克思主义文艺论文集》,这是我国传播马克思、恩格斯论文艺的开篇巨著,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我国文艺运动的实践相结合的第一部论著。瞿秋白在书中着重介绍了恩格斯关于文学上的现实主义的论点,指出,马克思、恩格斯是主张现实主义文艺的倾向性的,这里所指的文艺的倾向性也就是作家的政治立场。详细引述了马克思恩格斯致拉萨尔的信,就席勒化和莎士比亚化的问题谈到文艺创作与生活、思想性与艺术性、概念与形象等。对于恩格斯提出的“不应该为了理想而忘掉现实、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的艺术原则有着十分深刻的理解。瞿秋白认为由于席勒的作品“用一些抽象思想,例如善和恶、勇敢与懦弱、公德和自私等等来支配他的作品中的‘英雄’”,从作品与生活关系的角度,犯了“不看见广大的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不注意阶级斗争的错误”,在作品与艺术的关系上则犯了公式化、概念化的错误。针对左联早期创作中存在的“左”的状况,瞿秋白批评了无产阶级文学作品中的主观主义理想化和革命的浪漫蒂克情绪。 1932年联共布中央作出解散“拉普”的决定,批判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创作方法,提出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理论,引起左翼文坛极大震动。周扬发表了《关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之否定》介绍了苏联提出“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并对构成“拉普”理论核心的“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作了全面批判。文章指出:虽然艺术的创作是和作家的世界观不能分开的,但假如忽视了艺术的特殊性,把艺术对于政治,对于意识形态的复杂而曲折的依存关系看成直线的、单纯的,也就是把创作方法问题直线地还原为全部世界观的问题,却是一个决定的错误。“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就是这样一个错误的口号。把辩证法的一般命题绝对化,而忽视文学的特殊的性质”。左翼刊物上陆续刊登了有关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的理论文章,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逐渐被左翼作家所接受并运用于创作实践。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最主要文艺论著的引进及马列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使左翼作家对马列主义文艺的起源,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社会的关系,文艺的阶级性、世界观和创作方法等理论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纠正了“左”的倾向和一些模糊观点,提高了自身的文艺理论水平,促进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创作日趋成熟,取得累累硕果。 二、创导并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道路 翻开30年代左翼文学的历史长卷,人们不难发现,左联作家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艺理论指导自己的创作实践,把全部热情倾注到广阔的社会现实中,在题材选择、艺术形象的塑造上显现出无比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创作出形式各异,洋溢着战斗激情与时代风貌的文艺作品,其中的部分精品成为中国现代文艺的瑰宝,至今仍为广大读者所钟爱,展示了左翼文艺不朽的生命力。 左翼文学成就最为突出的当数杂文,尤以左联旗手鲁迅的杂文堪称中国杂文艺术的最高境界。面临极其尖锐复杂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鲁迅以“匕首”、“投枪”式的杂文作为战斗武器,在大革命失败后的10年间,写下了许多杂文,汇集出版的有《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花边文学》等。作品中有揭露国民党文化“围剿”的《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现状》、纪念左联五烈士的《为了忘却的纪念》,为清理左翼作家思想认识,克服左右偏向的《非革命的急进革命论者》、《上海文艺之一瞥》、抨击国民党政府对内镇压百姓、对外不抵抗的《友邦惊诧论》等。鲁迅的文风气势凛然、锋芒毕露、泼辣犀利、爱憎分明,强烈的战斗性,深刻的思想性、独特的艺术魅力,无不为后人折服。在鲁迅的扶植下,唐弢、徐懋庸、柯灵、聂绀弩等青年杂文作家脱颖而出,盛极一时的杂文除刊登在左联或其它进步刊物上,还出版了以杂文为主的《新语林》、《芒种》等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