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现有的资料来看,近代小说多产生于上海、北京、广州、天津等得风气之先的文化发达地区,其它地方的作品则较少见到,因而也就显得十分珍贵。《社会鉴》和《越南救国史》这两种贵州近代小说,《晚清戏曲小说目》、《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等小说书目均未著录,虽然早就作为辛亥革命史料刊登出来(注:见严平整理、冯祖贻校订《贵州(自治学社杂志)资料》,载《辛亥革命史丛刊》(第七辑),中华书局1987年版。),但限于专业分工,治近代文学者知者甚少。这里稍作介绍,以期引起研究者的注意。 这两种小说均刊登在近代贵州政治团体自治学社的刊物《自治学社杂志》上,因所见杂志只有一、二、三期,所以这两部小说都是有首无尾,不知最后是否写完。 《社会鉴》,不分回。作者陈钟麐、景福。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自治学社杂志》第二期、第三期连载,未完。据该杂志刊载的自治学社社员姓名表,陈钟麐,号孟仁,普定县人。光绪八年出生。附生出身,师范学生。《自治学社杂志》还载其《瓜分警告之警告》、《自治学社之个人》等文章。景福则为自治学社创始人张百麟之号,张是湖南长沙人。光绪六年生。曾为通判,法政学员。《自治学社杂志》还刊登其多篇文章。 小说为一自号梦醒生者之自述。他出身诗礼之家,自小受到父母认真管教,攻习制艺。一天,窗友王致祥来告诉他文课经课都考取第一的消息,两人遂一起去书院看榜,一路上谈论如何应试。梦醒生回到家后,颇为自得。后来,王致祥带好友金愤生来,告诉梦醒生,取中其卷的是现充善后局文案兼抚辕文案的玉君,劝他找玉君当靠山。但梦醒生不同意,与他们辩论起来。三人后来谈到国家的形势,以日本为参照,指出中国存在的种种弊端。正谈论间,忽然有人来报告说,变法失败,朝廷正在捉拿康、梁二人。小说至此而止。从所见到的部分内容来看,作者的创作本意在借小说的形式抨击当时社会的弊端,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 《越南救国史》,一回。作者不详。光绪三十三年(1907)《自治学社杂志》第一期刊载。作者在叙言中交代,因“我们中国的人民,大半不知道亡国的祸害”,所以“将越南亡国的事故,编成白话小说”,目的在于“使人人有亡国的恐惧,人人有亡国的防备,人人自勉自强,保全了中国,不至亡国”。该小说仅载《叙言》及第一回《受王封世袭屏藩职、效国贼模仿纂夺风》。 小说叙言主要交代创作的缘起,第一回主要叙述当时越南的基本情况,追叙其从秦汉到清代的历史沿革情况。最后说从黎世氏讨灭莫朝后,发生亡国的原因。小说至此而止。显然,作品虽写的是越南亡国史,但着眼点仍是当时的中国。 因没有看到作品的全部,无法对这两部小说作整体的评价,从所见到的内容来看,它们与其它近代小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喜欢发议论,借小说的形式来发表个人的政治见解,文学性不强。这是当时的一种创作风气,与时人的小说观念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