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00)04—0080—02 教育评价是以一定的价值标准,对教育现象及其属性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它是现代教育管理中的重要职能。教育评价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甄别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调控作用。高教改革成果评价,是教育评价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对高等教育改革成果的评价准确与否,直接影响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效果。历史上曾经出现的高等教育改革的失误,既有改革者的错动,也有评价者的误导。由于评价的失误,对改革者形成负面激励,使某些改革误入歧途并沿着错误的路子越走越远。常常有人在问,为什么后来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改革,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一直被相当多的人认为是正确的。这里除了社会因素的影响外,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评价改革成败的标准和方法不科学。评价标准和方法的随意性、盲目性,造成了评价结果的不准确性。这种不准确的评价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改革失误或失败,是国家和人民的损失。美国教育评价联合委员会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对任何有关人类的事业,评价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教育领域,正确的评价能促进对教育的理解并使教育得到改进,而错误的评价能对教育起破坏作用。因此,努力增强高教改革成果评价的科学性,是保证高教改革的正确方向,增强改革实效性的重要问题。那么,怎样才能做好高等教育改革成果评价呢?杨德广先生在《高等教育学概论》中指出:“要做一次评价,必须首先解决好五个方面的问题:即为什么评价、由谁评价、评价什么、依据什么标准和采用什么方法,这五个方面构成了评价的五个基本要素”。结合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实际,笔者认为,要增强高教改革成果评价的科学性,必须重点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正确把握评价标准 能否正确把握评价的标准,是决定评价是否科学准确的前提。过去高教改革中出现的不少失误都是由于不能正确把握评价标准造成的。如六七十年代,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以突出政治为标准,导致高等教育的经济、科技、文化功能被极大地削弱,教育革命的直接后果是使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受到灾难性损失。可见,依据什么标准来进行评价至关重要。对高等教育改革评价的标准,目前尚无文章作系统探讨,散见于各类文章中的观点主要有人才标准、发展标准、教育功能标准和教育目的标准等。人才标准强调评价教育改革成败的基本标准是人才培养的数量、质量和结构;发展标准认为改革是为了促进发展,因此,评价改革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是是否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功能标准强调评价高教改革应以是否充分发挥了高等教育的功能为依据;目的标准则认为评价高教改革成果应以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为标准。应该说,这些观点都有一定道理,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笔者认为,从高教改革的目的性和实施评价的可操作性考虑,评价高等教育改革成果的标准应分为基本标准和具体标准两个层次。基本标准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大学的目的性与工具性双重角色特征来确定,即高教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促使教育更好地为国家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服务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标准则依据每项改革的具体目标来确定,如质量标准、效益标准、结构标准、体制标准等。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应把基本标准和具体标准结合起来考虑,防止片面性。当然,对高教改革成果评价标准的确定问题肯定还会有多种意见。但有一点应该是统一的,即评价标准要体现方向性、先进性、客观性、可行性。只有这样的标准才具有科学性。 二、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 有了正确的评价标准,还必须有正确的评价方法,才能保证评价活动的准确性。因此,必须在评价活动中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而要增强评价方法的科学性,笔者认为应在评价过程中做到八个结合。 1、宏观与微观结合。过去高教改革评价中的某些失误, 就是由于只注意微观不考虑宏观造成的。结果,对于某一项具体的改革,从某个角度来看它是对的,但是将其放到全局的角度来看,这项改革也许毫无意义,甚至与全局相抵触。这样的改革当然不是成功的改革。而另一种情况则相反,即从宏观的角度看,这项改革是必要的,而从微观的角度看,这项改革可能会对局部利益有所损害。对于这样的改革,必须把微观与宏观结合起来考虑,从小局服从大局,微观服从宏观的角度进行评价,从而形成正确的结论和激励导向。 2、近期与长远相结合。这也是评价改革成果的一个重要方法。 在改革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由于受眼前利益的驱使和对高等教育适应社会问题的片面理解,许多改革活动呈现明显的短视性特征。比如近年来,在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上,不少学校不惜放弃苦心经营了多年已形成特色和优势且从长远看很有发展前途的专业,纷纷增设一些近期效益较高的短线热门专业,在校园内营造出一种快速扩张的泡沫现象,相当一部分人对此的评价也持肯定态度。殊不知,这种只注意近期利益忽视长远利益的做法,将从根本上损害学校的发展,使学校在未来的竞争中因无优势专业而失利。一个学校是这样,一个省的高等教育也是这样,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从长考虑。高教改革的评价把近期与长远相结合,能促使高教改革的实践者把改革的着眼点放在促进高等教育长期持续发展上。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长期以来, 我们在评价高等教育改革的成效方面,定性的多,定量的少。这种评价方法伸缩性、随意性、盲目性很大。甚至对于同一项并不复杂的改革,不同的评价者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其结果,或者使某项并无实际效果的改革被无限夸大成效,形成虚假的改革成果;或者使某些富有成效的改革被人为地否定;或者使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准确地得到认识和纠正,使改革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指导。因此,对高等教育改革成果的评价必须努力增加定量评价的份量,特别是那些掌握着教育评价主导权的教育主管部门和与教育有关的宣传舆论部门,评价教育改革成果时应尽量使用量化指标,增强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客观性和准确性。当然,由于教育评价是主体对客体的评判,任何时候也不可能完全摆脱评价者主观意志的介入和影响,关键是我们要尽力减少主观随意性,增加客观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