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大潮风起云涌,高校改革大刀阔斧。从来没有哪一天使得中国高校能够像今天这样,感到人才的重要、难求和尴尬:人才走俏了,待遇提高了,人才跳槽了,学科停掉了…… 中国高校的“人才地震”来临了!而这,给高校带来了什么?! 教育振兴,人才走俏 邓小平同志曾反复强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在世纪之交的重要时刻,江泽民同志又深刻指出,“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的水平,教育将始终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时也提出,振兴我国教育事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要。高校要继续并加快进行“211工程”建设, 大力提高知识创新能力;要创建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和一批一流学科!中国高校改革的号令拉响了。顺应21世纪国家发展战略,创建学科更加齐全、结构更加优化、综合实力更强、办学效益更高的大学就摆到了每一所高校面前。 一流的大学离不开一流的人才。院校教育人才的欠缺与高校对人才的渴求成为了摆在高校面前的现实问题。人才这个“瓶颈”能否得到有效解决,将直接关系到高校教育发展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速度再快,显然也难解燃眉之急。唯其如此,“挖”人才就成为各高校最热衷的事情。 已下决心重振文科雄风,重建综合性大学的清华大学,为网罗全国最优秀中青年人才,先是在其网站上发布面向国内外招聘人才的信息。紧接着又是向各地高校发调函。仅去年,该校就向武汉某名校发了7 份商调函,要调走7名中青年哲学、历史、法学教授。 据武汉大学文学教授龙泉明介绍,清华也向其抛出“绣球”,在遭到婉拒后,清华又“要求”他找人顶替。 为了将自己想要的人才弄到手,清华虽非“三顾茅庐”,却很多时候也不惜采取一些非常手段:本来执教于武汉的数学家文志英,清华获悉其女儿就读于北京,协助她在京就业,文志英教授也赴清华任教。 而北京大学,也是“擒贼先擒王,挖人先挖心。”本来执教于武汉的法学教授刘建文,到北大进行博士后研究,北大推荐他为北京“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最后刘建文当选,并于去年留在北大法学院。 湖北大学中文系教授孙玉文,数年前被派到北大攻读语言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汉语变调构词研究》去年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是语言学唯一入选篇目。北大中文系去年定其为“引进人才”。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孙玉文表示,他要和学校领导谈谈,希望校方答应他到北京大学执教的请求。 为网络北京的高层次人才,上海各高校还设立了驻京办事处,在网罗人才上打起“持久战”。不仅如此,据悉,今后上海的目光还会盯住全国甚至海外的各色高级人才。 而南京、武汉等地高校也不甘示弱。一场史无前例的“人才地震”悄然启动。 筑巢引凤,待遇提速 为了挖得自己想要的人才,各高校普遍在提高薪水、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上大做文章,而对于院士、博士等,一些大学更是不惜血本,公开申明要提供别墅、配备汽车。在引进人才的力度上,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各高校采取的手段变得愈来愈务实了! 新年伊始,武汉大学和华中理工大学相继出台了《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冒尖人才”的收入成倍增加,最高年薪将超过10万元。武汉大学的分配方案将教职员工的工资结构分成四个部分,即基本工资、职务津贴、关键岗位津贴和劳务酬金。“关键岗位津贴”最为引人注目,该津贴共分5级,其中特级关键岗位津贴标准每人每年10万元。 华中理工大学决定使教职员工的校内津贴在原有基础上普遍提高,津贴的发放与年终考核挂钩,今年该校教授年均综合津贴可达到2万元以上, 比往年翻了一番多,再加上固定工资和各类奖酬金,教授年收入达到5 万元以上。 武汉工业学院为博士学位毕业者提供科研启动经费至少10万元、三室一厅住房、安家费4万元,并提供博士津贴,负责其家属工作调动;对硕士毕业者也提供相应的优厚待遇。目前,专任教师占教职员工的比例达50以上,学校35岁以下教师(含在读)具有硕士、博士以上学位的比例由46上升到76左右。 南京大学日前也完成了“岗位聘任”和“岗位津贴”的有关方案。按照这一方案,该校受聘教职工最高可领到每年5万元的津贴。 南京大学这一改革无疑引发了江苏省高校的一次“大地震”。由于这次改革围绕的核心问题是人才问题,因而在南京大学提高教师待遇后,江苏其他高校立即会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如何留住自己的优秀人才,并继续吸引优秀人才来学校工作,摆在了其他高校的面前。首当其冲的是东南大学,作为江苏的另一所著名高校,东南大学一直是南大的竞争对手,面对冲击,该校人事处处长郭宏定介绍,早在1 个月前他们就已拟好了一整套方案,岗位津贴力度与南京大学保持一致!除了东南大学外,南理工、南航大、南师大等高校目前也都在研究“津贴方案”,以保持在下一步人才竞争中的优势。 南京经济学院与江苏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江苏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后,明确提出,凡愿来校工作的教授,将提供120 平方米以上的大套住房,另外对来校工作的高层次人才还将在安家费、科研启动费和电脑等设施上给予特别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