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南政法学院以教育思想的转变为先导,以教育体系改革为核心,以学生管理工作为重点,构筑了“大学生成才工程”,逐步探索出“规范+特色”二者结合, 以形成“知识——能力——素质”(KAQ)三者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 特别是创建了科学严密的“目标——操作——评估”三环一体的管理体系。实践证明:学生成才工程成功,社会效应良好。 一、时代的必然:成才工程的产生背景 几经曲折的我国法学教育,和其它高等教育一样,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到恢复和发展,至今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面对新的形势与挑战,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尤其是狭隘的专业教育已不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发展以及民主法制建设的需要,也不利于大学生自身人格的完善、个性的发展、兴趣特长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90年代初,中南政法学院原经济法系牵头立项,成立了《经济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模式研究》课题组,开始了“大学生成才工程”的研究。原经济法系在学习钻研教育理论和大量社会调查及其多年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推出了近二万字的《经济法系大学生成才工程及其实施方案》,并由其直接在经94年级着手实施。 课题组将改革分为三大块:一是教学支撑体系的改革。按“工程”项目的指标体系要求全面修订教学计划,使法学专业的人才目标、教学计划、课程体系与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一个合理的整体;二是后勤保障体系的完善。其目的是为教学主体方面的改革扫清障碍,创造条件,增进动力;三是学生管理体系方面的改革,学生成才,管理科学,这是“工程”的出发点、也是归属,是重点、也是难点。依据我院“以管理为关键,以教育质量为生命”的办学理念,并以此为原则和从院系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成才工程着重在后者即学生管理工作层面上展开。 二、时代的模塑:成才工程的基本框架 根据时代需求、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工程”从目标体系,操作体系、评价体系三个层面进行设计与运作。 (一)目标体系 1.制定人才目标模式。法学本科人才是我国未来法制建设和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来源,也是更高层次法科人才培养的基石。因此,要按照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总体要求,围绕“规范+特色”的目标进行整合,从而使人才培养规格达到“一高二强三宽四懂五能”,即政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修养高,创新精神强、规范自律性强,人文科技知识宽阔、法学专业基础宽厚、社会适应面宽广,懂法律、懂经济、懂外语、懂管理,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逻辑思辨能力、法学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与处理问题能力,由此形成“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并重的整合性法学人才目标模式。 2.确立人才质量标准。依据21世纪人才特点和本院法学专业实际,“工程”围绕“规范+特色”的目标优化素质、能力、知识三方面的结构体系,并制定其相应的质量标准对个体提出要求和规范: ①思想品德素质(德) (1)个体素质结构:{②科学文化素质(智) ③生理心理素质(体) ①基础能力 (2)个体能力结构:{②专业能力 ③创新能力 ①生活知识层次 ②社会实践层次 (3)个体知识结构:{③基础知识层次 ④专业知识层次 ⑤文献创造知识层次 以上三种结构体系A级指标分别为3、3、5个,B级、C级指标若干个(B、C级指标及权重分配系数从略),它们决定着学生的质量规格,是“工程”实施运作和评估的依据。 3.制定群体考试办法。班集体是学生成才的摇篮,即所谓“班级共振效应”。为此,我们将班级(寝室)都纳入量化,以造成良好的竞争环境。 根据目标要求,确立班级量化静态评价指标(寝室类似)与动态的权重分配。见下表: 评价 权重 评价等级 指标 优良中差 思想品德 20% 学习 20% 纪律 15% 身心 15% 班风 10% 活动 10% 特长5% 班主任 5% (二)操作体系 一个中心:成才 二个基点:规范、特色 三大目标:学会学习、做人、做事 技术模式{四大课程:学科、活动、隐性、实践 五种优化:目标、课程、方法、手段、环境 六种活动:科技、模拟、文艺、体育、表达、交际 成才工程的实践目标是:“规范+特色”,就是要按常规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即达到“合格”标准;“特色”则是根据不同对象之不同状况,创造性地激发其特殊潜能,有效地开发和培养其个性特色。为此,“工程”采取相应的运作措施: 1.建立运行机制。作为素质教育成才工程,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科学运行机制:一是建立以领导为核心的组织保障机制;二是以转变观念为核心的舆论导向机制;三是以班主任、学生骨干为对象的培训机制;四是以质量评价为中心的考核机制;五是以奖优罚劣为手段的激励机制;六是有师生参与的有效监督、 反馈的封闭机制和社会参与开放等6种机制。 2.制作技术模型。为有效实施“工程”,我们设计了“一二三四五六”操作体系与模型: 3.推行“双五·一”工程。根据政法大学生特点,“工程”要求: (1)学习实践方面做到“五个一”。 每人至少:平均每月听一次讲座、每年选修一门自然科学或艺术课、读一本名著、参加一次社会实践、参加一次较大竞赛(四年至少参加一个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