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378(2000)02—0013—05 正确认识高等教育研究在高教改革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重视并加强高等教育研究工作,使高教研究更好地为宏观教育决策服务,为高校自身的改革与发展服务,这是高等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为切实加强河北省高教研究工作,现就有关问题谈几点认识。 一、重视并加强高教研究工作是我省高教改革与发展的迫切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河北省高教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和新问题,需要我们更加重视并加强高教研究工作。 (一)高等教育地方化、区域化的发展趋势和省级政府对高教统筹权、决策权的加大,迫切要求加强宏观层面的高教研究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育,多数中央部委属高校通过共建、联合、合并、划转等方式,转由地方来办,高等教育地方化、区域化的格局正在形成。在高等教育区域化格局基本形成的情况下,一个省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级专门人才,将主要靠本省的高等教育来培养。这和过去相比,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按照过去的体制和分工,中央部委属院校主要承担着培养高层次、高水平专门人才和行业所需人才的任务,对全国各省(市)和各行业所需人才有很强的调控作用。如,从层次上看,研究生教育主要由中央部委属院校来办;从量上看,全国40%以上高校毕业生由中央部委属院校培养。地方高校承担的任务非常有限,所设学科专业受一定限制,强调人才的应用性。 在新的格局下,全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资源再分配过程。哪些省的中央部委院校多、强,哪些省就占有更多、更强的国家高等教育资源,这就带来省域之间高等教育资源再分配的不平衡、不公平问题。如2000年2月调整的161所普通高校中,有97所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仅4省(市)就占了39 所,其中北京9所、辽宁9所、上海11所,其余20省仅占58所,还有7个省1所也没有。这次调整涉及到的778所普通高校、成人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划转我省由地方管理的只有21所。经过这次改革,与其他一些部委属高校较多的省相比,我省高校的整体培养能力会相对降低。面对这种新形势,要努力办好省域高等教育,必须加强高教研究,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高等教育地方化、区域化格局的形成,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决策正确与否,就显得至关重要。高教管理权限的下放和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也为高教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决策提供了条件。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80年代初期,我省高教研究工作曾一度居全国前列。后来便一直比较薄弱,转化成省政府重大决策的研究成果很少。主要原因就是在旧体制下高等教育研究,特别是宏观决策研究与应用相分离。在新的形势下,由于地方政府决策权扩大,研究成果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和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要求强化学校层面的高教决策研究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和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学校层面的战略选择和重大决策将对学校自身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各高等学校应及时组织力量对本校的未来发展进行深入的研究,制定学校十年、二十年的发展规划,对一些重大问题形成决策意见,以免因研究不够、决策错误造成重大失误。学校层面的决策研究,应重点解决好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高校的科学定位和定向问题,即每一所高校在全省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战略地位和发展方向的战略选择。在原有体制下,省域内各高校的地位和发展方向大体已经确定。但在新的形势下,原有分工格局正在被打破。原属国家部委的高校将由原来主要面向全国、面向行业转变为面向河北、面向省内各个行业,原来面向行业服务的、单一化的学科专业设置不适应河北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客观形势对全省每一所高校都提出了进行重新定位和定向的要求。当然,这项工作需要省政府、省教委进行宏观调控,但必须以学校为主,调动和发挥学校的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高校要实现科学定位,必须加强学校层面的决策研究。就一定意义上说,学校的研究与决策起着关键性、决定性的作用。 2.省域内高校都应加强对全省和所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使面向行业服务的高校转变为主要面向区域经济社会服务。适应这一转变,不仅部委属高校应通过联合、共建、合并、划转等方式,由主要面向全国服务转变为主要面向所在省服务,而且省域内高校也都面临着既要为全省也要为所在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双重任务。这种发展趋势主要由下述四个因素决定:一是我省各市规模较大,人口较多,多数市人口在500万人以上, 多的达到八九百万人,甚至上千万人,对高校培养的人才有很强的吸纳能力;二是各省属高校需要所在地方政府的支持,需加强与当地政府和社会的合作,而任何合作都必须是互利的,要取得当地政府的支持,高校就必须强化为当地服务的功能;三是省内各市的发展需要高校为其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四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要求各市加大高教投入,办好市属高校也需要强化省、市属高校之间的合作。为适应这种新变化,各高校必须加强对省域、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在社会需求与学校供给能力的结合点上下功夫,使本校的学科专业设置、教学、科研及科技服务等更好地为省域、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3.随着招生、就业制度和投资体制改革,学校将面临着四大市场的激烈竞争,即生源市场、就业市场、资金市场和技术市场的激烈竞争,学校将在市场竞争中经受严峻考验。高等教育正在由计划调节为主向以市场调节为主转变。由于国家对招生指标的控制和生源的充足,目前生源市场的竞争还不十分激烈,除少数院校的部分学科专业外,多数高校还没有出现生存危机,就业市场竞争则日趋激烈。随着国家劳动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医疗制度、住房制度、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化,整个社会就业市场正在发育并逐步完善,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将主要受市场的调节。与此相适应,生源市场也将受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制约,一些学校、一些学科专业将因不适应市场需要而出现生源危机。由于实行成本分担机制,学校经费在主要靠财政与行政手段筹集的同时,也将通过资金市场去筹措。学校教育质量、科研及科技开发能力将决定学校在资金市场与技术市场中的地位与运行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