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C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919(2000)03—0108—04 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工作,关系到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开发、学科梯队的调整与改善、学术带头人的确立与成长以及学院整体实力的巩固与提高,作为一个强有力的杠杆,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独特效应。同时,由于职称问题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这就给评聘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究竟如何做好职称评聘工作,经过这些年的实践探索,我们认为,必须以政策为准绳,条件是根本,评聘要严格,考核是关键,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一、把握政策,严格条件,规范评审程序 认真准确执行各项政策规定,是搞好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准绳。对上级有关政策规定,必须认真学习,反复推敲,领会精神,同时还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把政策用准、用活。如我院的职称评聘,文件是1992年修定的,现在的形式和队伍状况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原订的一些条件已不适应这些变化,评审程序不规范,严重制约了评审工作的开展。为此,我们根据人事部人职发[1990]4号、 北京市高校职称字[1990]003号文件及有关通过规定的精神, 结合我院职称评聘工作以来的实际情况以及队伍建设的需要,经过认真的讨论、研究和充分论证,首先修订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暂行办法》,严格了申报条件,规范了评审程序,在条件上做了较大的修改:(1 )要求40岁以下的教师应具有研究生学历;(2)教师工作量从过去的100课时调整为120课时,并在教学质量上规定了教学评估成绩应达到优良; (3)在科研成果上,根据不同职务提出了专著、 教材及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要求。对其它有关问题也作了具体规定:如破格申报高级职务的规定;自费和公派出国的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规定;调出或调入我院的教师或专业技术人员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规定;关于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职人员评聘教师职务的规定;关于申报教育管理研究系列各级职务条件的规定;关于申报编辑系列各级职务条件的规定;关于申报图书、资料系列各级职务条件的规定。以上各项规定在全院引起了较大的震动,特别是教师反响更大,使教师有了压力和动力,普遍认为混日子,熬年头,拉关系,靠人情在今后是行不通的。通过这些规定和条件,使职称评聘工作更加规范,使每位参评者了解政策,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 二、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牢牢把握“服务与有利”的评审宗旨 通过这些年的评审工作,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牢牢把握着“服务与有利”的评审宗旨,职称工作才会有成效。拿我院来讲,职称工作必须服务于师资队伍建设,服务于学科建设,服务于学院整体建设,必须有利于学科带头人,尤其是青年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学术地位的确立和成长;有利于学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学院教学质量、办学水平、管理及整体实力的提高。服务是职称评聘工作成败的重要标准。 本着这样一个评聘宗旨,在近几年的评聘工作中,针对学院师资队伍在结构上的一些不合理现象,学科之间在职务分布上的不平衡,以及教学管理队伍的薄弱等方面,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由于历史的原因,学院高级职务的年龄结构不尽合理,副高平均年龄49岁,同正高一样。职务评审中论资排辈现象较为严重。鉴于此,学院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决定,在破格晋升优秀青年教师的基础上,又为35岁以下的教师实行指标单列,并增加名额,加大力度,为青年教师多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岗位成才,为学校的建设多做贡献。将教师系列的指标,拿出三分之一作为单列指标,凡是35岁以下,符合晋升副教授职务条件的教师可不受各部门下达指标的限制,自愿报名,同时采取在学院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公开答辩的形式,全院教师均可旁听。在不拘一格选拔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的同时,我们对全院符合申报正高职务的教师,也采取了公开竞争答辩的方式,并聘请了有关大学的专家、教授出席答辩会。通过这种答辩,评委们普遍认为,近年来,我院青年教师敬业爱岗,勤奋钻研,在各自领域的科研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达到了一定高度,很有发展潜力,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学院的希望;答辩者也非常感谢学院为他们提供展现自己才华,让大家了解自己、检验自己的机会,同时对自己的未来也充满了信心。这种答辩评审方式能激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为增加职称评审工作的透明度,营造公平竞争的氛围开了一个好头。学院的副高平均年龄现已下降为41岁,正向形成合理的学术梯队迈进。这一举措得到了外请专家及全院教师的一致好评。 对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不合理现象,在指标分配上,打破了以往的那种按部门申报人的多少进行分配,而是对一些重点、薄弱学科予以扶持,如:社工、外语专业等,在不降低标准的前提下,进行指令性的调整,使其在学科内形成合理梯次,既有利于学科的建设与提高,又有利于教师个体积极性的发挥。 三、严格推荐程序 增强公正性 职称评聘关系到每个应评人的切身利益和前途发展,以及所在单位的工作需求,为此,必须保证其程序合理、公正、透明和公开。拿我院来说,这些年,我院的职称评聘工作是在指标限额和结构比例双重控制下进行的,高级职务指标由团中央下拨。由于人员结构的关系,晋升高级职务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每年所下达的指标与符合晋升条件的人数仍相差较大,为了用好有限的指标,我们坚持向教学第一线倾斜。同时从组织上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职称工作的公正性。为确保不降低标准,我们要求各部、系、中心成立学术委员会,申报人在学术委员会进行述职,学术委员和同行专家进行评议,对其工作态度、教学水平、学术水平、工作业绩等进行全面考核,依据学科建设、岗位设置等方面情况提出推荐意见,最后,经学院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审议,确定参评人选。通过这样一个推荐程序,使每一位教师都了解职称评审的情况,增大了职称评审的透明度,减少了矛盾,体现了职称评审的公开性与公正性。